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鄭振鴻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

昨天帶小peter 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
看鄭振鴻醫師。

我坐捷運到西門站6號出口,
正是往西門町的出口,
往峨嵋停車場方向,
就是6號出口後一直直走,
直到KFC的十字路口右轉,
再走2分鐘就到了。
中醫醫院位於峨嵋停車場的正對面。

因小PETER是初診,
填完初診單到批價處報到後,
就拿著批價小姐給的病歷夾交給診間小姐。
批價處左側就是醫師診間,
領藥就在診間的對面,
真是又近又方便ㄚ^^......

我下午五點多到,
醫師剛好去吃晚餐,
看診燈號已到99號(我網路掛到一百四時多號),
但小姐叫我先帶PETER進去問診,
並說初診可以先看,不必等,
要我108號就先進去。

一開始有另一位中醫師先把脈,
也有問小PETER有何症狀,
什麼食物會過敏,晚上睡得好不好......
把脈後,
我們就先在門外等,
燈號到了再進去給鄭醫師看診。

鄭振鴻醫師也有把脈,
之後開藥。

我問小孩若不吃中藥怎麼辦?
醫師說中藥加冰糖就像燒仙草一樣好喝,
我就回家試一試吧!
一天吃三次,
於是我帶小peter買了一包冰糖。
開始吃一週的中藥。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More Children Have Allergies, CDC Reports

More Children Have Allergies, CDC Reports


WASHINGTON (Reuters) Oct 22 - About 3 million U.S. children have a food or digestive allergy -- an 18% increase over the past 10 years,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ported on Wednesday.

Eight types of food account for 90% of these food allergies: milk, eggs, peanuts, tree nuts, fish, shellfish, soy and wheat, the CDC's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found.

Reactions range from a tingling sensation around the mouth and lips, to hives and sometimes even death in the most severe cases.

Children with a food allergy are two to four times more likely than other children to have asthma and other allergies, as well. The report found that in 2007, 29% of children with a food allergy also had asthma, compared to 12% of children without food allergies.

About 27% of children with a food allergy had eczema or other skin allergies, compared to 8% of most children, and 30% had respiratory allergies, compared with 9%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under the age of 18.

Overall, 3.8% of boys and 4.1% of girls had food allergies, the NCHS found.

No one knows how or why children develop food allergies. Most children outgrow the allergy, although some remain allergic for life.

伊甸喜恩合唱團 歌聲傳愛

伊甸喜恩合唱團 歌聲傳愛

【記者蔡惠玲台中報導】伊甸盲人「喜恩合唱團」日前在台中市力行長老教會,舉辦《不變的愛》詩歌見證會。

 他們說,雖然他們「目中無人」,但「心中有愛」,雖然他們肉體的眼睛看不見,但上帝醫治他們心裡的眼睛,使他們出黑暗入光明,心中充滿喜樂。

 「喜恩合唱團」是由伊甸「喜樂合唱團」培育的新生代合唱團,每位團員除了有正統聲樂、和聲、樂器訓練外,以創作流行詩歌影響愛樂者。

 喜恩合唱團特別注重喜樂感恩的生命見證,破除視障者悲情的刻板印象,把

喜樂與愛傳播到各角落。

演唱多首創作歌曲

 喜恩合唱團分享演唱多首創作的作品,包括《不變的愛》、《世界頂端天父愛》、《祢永遠在我心裡》等。

 團員鄭信盛是原住民卑南族,他說,信主前,他是「卑鄙男人族」,他在pub演唱,享受物質短暫的快樂,後來杏林子劉俠引領他進入伊甸,他成為「謙卑男人族」。

喜恩合唱團長笛手陳企維表示,他五歲時到淡水河堤玩耍跌下,雖然撿回一條命,但是眼睛因此失明。

 雖然他的家人極力安慰他,但他不願接受失明的事實,曾想要結束生命。後來他又發生撘公車被撞,他心想,世界真不公平,沒有真理。

 直到他遇到一位基督徒老師,告訴他「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他開始回想他以前曾經接觸的基督教信仰,並願意嘗試接受真理。

 雖然在他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也遇到不順利,包括學校不接受視障生等問題,但他靠著上帝,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他說,若不是靠著上帝,他無法走下來。

 他不僅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還獲得教育部傑出殘障人士出國進修獎學金,到美國南加州大學音樂學院深造長笛。

基督教論壇報○2903期○2007/5/3○第5版教會新聞○




台北葛福臨福音節慶

知名基督徒藝人同台演唱見證-「台北葛福臨福音節慶」夜夜星光燦爛

地點:自由廣場 (中正紀念堂廣場)

「台北葛福臨福音節慶」老中青三代著名基督徒藝人,都將在節慶中見證及表演。此外,節慶中也會出現傳統佈道會較少見的塗鴉秀、街舞、極限運動等。所有表演、見證、信息都將聚焦在「新生命、新希望」大會主題上。

「台北葛福臨福音節慶」首先上場的是10月26日(日)14:30-17:30的「台北葛福臨兒童福音節慶」,將以「一粒小種籽」來表達新生命、新希望,並以親子嘉年華及兒童節慶串連成「歡樂『種』動員」,透過歌舞劇自然地傳達出信息與呼召。

「葛福臨福音節慶」的另四場節慶是在10月30日到11月2日,同樣於自由廣場舉行。四天的節慶分別由朱衛茵、廖偉凡、李晶玉、李明依擔任主持人,著名歌手蔡琴、陶喆、洪榮宏、王芷蕾、林俊傑、吳建豪、魏如昀、邰正宵、璽恩、賴聖恩、簡鳳君、梁文音將在節慶中表演。前輩藝人孫越、陶大偉、紀寶如、葉歡,及馬兆駿的夫人孩子,都將作見證

節慶特別邀請Chaos on Wheel做精彩的腳踏車極限運動表演;本土的千人讚美操將帶領會眾一起律動;牙買加鋼琴家Huntley Brown會在四天的收奉獻中演奏;黑珍珠、天韻詩班、Sunshine、陳艾美、潘麗麗、長老教會西美中會巴歌浪詩班、 謝鴻文及磐石樂團、藝人之家敬拜團、薩克斯風演奏家蕭東山,都將表演拿手歌曲;另外還有Sunny 4、Jazzmen台北爵士舞團、TBC舞團的精彩舞蹈演出。

11月1日週六的福音節慶節目將以青少年為主,演唱及見證的有陶喆、璽恩、吳建豪、魏如昀、璽恩、約書亞樂團。另外,藝菌多舞團、TBC舞團將表演街舞,還有絕對會吸引年輕人目光的Chaos on Wheel極限運動與塗鴉秀表演。

另外每一晚,「台北葛福臨福音節慶」的專屬樂團Tommy Coomes樂團與世界最快的吉他手Dennis Agajanian,都將在講道前及呼召時演奏詩歌。

雖然「葛福臨福音節慶」的主場聚會是從晚上七點才正式開始,但每天晚上六點即開始暖場秀,所安排的都是一流的表演,遲到或錯過都非常可惜。(11月2日週日的暖場秀從下午四點開始,主場聚會則從五點到七點。)

「台北葛福臨福音節慶」節目組表示,雖然節慶安排的表演及見證「卡司」超強,但是只有聖靈的工作才能令人感動及回轉。因此節目組同工特別呼籲,請眾教會為「福音節慶」的節目能為聖靈所用懇切禱告。

小牧童說故事(300)∼爸爸證照

小牧童說故事(300)∼爸爸證照

作者:施以諾

發行日期:2008.10.12

企業家金克拉在他的著作中曾記載了一段值得省思的生活故事:

有一天,他跟他十五歲的兒子在外面散步,他無意之中問了他兒子一個問題:「你最欣賞爸爸哪一點呢?」

他兒子回答:「我最欣賞你深愛媽咪,而且給了我一個美好的家庭。」

身為一個知名的企業家、演講者,金克拉理當有太多太多讓家人引以為榮的地方,有太多太多數不盡的優點以及一般男子終生皆達不到的成就,然而,在他孩子眼中,他最大的優點竟只是「深愛媽咪,深愛家庭」這個凡人皆可達的態度。

他兒子的講法再再引起了我的共鳴。在我家,我和我媽媽也都相當肯定我爸爸的表現,想一想,爸爸最讓我敬仰的地方,並不是他講道集寫得有多好,也不是有人告訴我他牧會多讓人得著幫助(父親是位牧師),爸爸在我小時候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結婚多年後仍會忽然冒出99朵玫瑰給媽媽來個大驚喜,是他每天回家看到我時,那熱情洋溢的笑容與朝氣。這些記憶與畫面,至今在我腦海裡仍是這樣地鮮活。

在家人眼中,一個好爸爸的最關鍵條件,絕對不是其在外的事業與成就,乃在於他對這個家庭的態度與熱情。

現在是個「證照」的時代,幾乎做什麼行業都需要考證照,我常自省:如果當爸爸也要考「爸爸證照」,那麼我考得上嗎?

「爸爸證照」是無形的,我認為,一個懂得用心去愛妻愛子愛家的男人,無論其事業成功與否,將來在孩子的回憶中,他都會是個合格的好爸爸,都會在家人的腦海裡留下許多幸福而鮮活的畫面。

~編寫&製作by 施以諾

PS:歡迎光臨部落格--作家與治療師的心靈左岸

【上帝的小叮嚀】

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弗5:28


【編者的悄悄話】

1.如果您不是基督徒,但您在看完了本電子報後,希望能夠更進一步地認識這份信仰,竭誠地歡迎您到住家附近的教會聚會。^_^ 也願上帝賜福您的工作與家庭。

2.本專欄每個月第二、四個週日發刊,需任何費用, 免費訂閱(or退訂)專線: enochsh@pchome.com.tw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微笑

禮拜一晚上去拜訪淡水的堂姊,
他們家有國小的孩子 ,
和我們家peter玩的很快樂,
雖然第一次接觸玩在一起,
但是孩子 跟孩子 間很容易打成一片!
真是特別~~
孩子 的心是如此的單純,
有了玩具一起玩就能變成玩伴囉^^~~~

我們到淡水的貝比爾藥局買特價五百多的雀巢HA3,
但我第一次去,
店家說要寶寶手冊,
我沒帶...
我跟店員小姐說我從比較遠的地方來,
可以通融一下嗎?
但小姐很肯定的語氣說:抱歉!公司規定不行!
在一旁有一位媽媽看到我的情況跟我說她有帶寶寶手冊,
要幫我買。
不過當她結帳時,
店員小姐又要求要有戶口名簿......要有戶籍......
她告訴我只少了戶口名簿,
沒有辦法幫我買了。
不過我仍很謝謝她的幫忙^^~~

回家路上,
小PETER一直看著後面一台摩托車燈形狀像愛心,
當PETER用手指給我看時,
摩托車騎士關了燈並且對著我們微笑^^~~
真是溫馨的一個傍晚,
雖然人來人往,
但是一個微笑跟一個幫忙,
足以讓今天的心情充滿溫暖。

喜樂的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若我們能時常給人一個微笑,
相信我們的周遭會多一份溫暖及親切~~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異位性皮膚炎抹蘆薈

小peter這週感冒又氣喘,
加重了異位性皮膚炎的情形,
手跟腳又是抓的傷痕累累,
因為氣喘的緣故,
使吃過奶後,
都會吐,
但吃藥過後就不會吐了,
感謝主!
因我曾經有1天內洗了家中所有被單的紀錄。

小peter異位性皮膚炎有傷口,
我有買盧薈膠給孩子 抹,
手腳有傷口的地方今天開始復原了。
我今天給小peter抹了很多次,
效果很明顯,
皮膚也開始光滑起來。
唯一的缺點就是抹在傷口上的話會痛,
小peter哭了兩三次後,
就不哭了,
因為傷口已經癒合了。
雖然媽媽看了也很不忍心,
但是能看到不再流湯流血或皮膚痕累累,
就是一件很棒的事了!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趕路的雁 為更生人找家

前幾天有機會和公公帶著小peter一起去探訪,

車子開著山路一直往上,
一直爬一直爬,
終於到了山上,
~~~趕路的雁~~~
好特別的名字哦!

我們是要去探訪一位戒酒的弟兄,
只是那裡跟我所想像的不一樣!
我以為會是像安養院一樣的樓房建築,
裡面會有醫生護士及照顧的人...
但是,
那裡大門一進去,
就像是一間餐廳,
我以為不是戒酒中心,
但...
更特別的是裡面像是一個家,
而且那裡的風景好美...

裡面就像是我所認識的計老師的花店一樣,
是個有手工蠟燭的地方,有蠟燭的清香,但沒有很多花。
我帶著小peter靜靜欣賞著牆上的照片及手工蠟燭,
也有著像教會的鋼琴,爵士鼓,詩歌譜及CD,
讓我感動的是那裡是一個簡單又樸實像家一樣戒酒的地方。

小PETER因為異位性皮膚炎而包著Tubifast,
也讓他們裡面的同工注意到了。
有一位同工,他走過來問候我的孩子的情形,
而他說他以前也有包過這樣的棉套,
他說包棉套很僅很硬不舒服,
因為曾吸毒,有一次要燒炭自殺,
點火就產生爆炸,
全身百分之80燙傷。
他說.
他的生命是撿回來的,
那次過後,
他發現生命的可貴,
他說生命不只是這樣而已,
他說他找到生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我好感動,因為神改變了他)

在我要回去時,
也有一位姊妹注意到我的孩子,
她走過來問候關心我的孩子 狀況,
並且為我和小peter禱告。
那位媽媽最後跟我分享一句聖經(上帝)的話,
『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並對我說,一切的疾病都不是從神來的,
要我經歷神的應許,並不斷的為孩子 禱告。
她說她的孩子小時候也是氣喘,
但神醫治了他的孩子 ,
她孩子現在是足球隊的,
又參加其他的球類比賽,
是一個優秀的運動手!

感謝主!
生命是如此的豐盛及可貴!
我在哪裡也看到許多弟兄(或許世戒毒的或是其他原因而來的人),
他們在那裡自己煮飯,一起禱告...
我也願上帝賜福他們所作的工!

我看到生命的執著,
一個平凡的地方,
洋溢著上帝的愛,
就在一個可愛又純樸的地方(觀景音樂美食),
默默的影響著許多...趕路的雁...

http://flying-life.blogspot.com/2007/06/940405-ttv-11-3715.html


94/04/05 TTV>新聞>綜合新聞
 
趕路的雁 為更生人找家,愛相連 一家11口七人無血緣

有對基督徒夫婦,帶著一群沒有血緣的家人,要打造一個新天堂。 在淡水的山上,這對夫婦,帶著兩個兒子,和其他七位曾經犯案纍纍的更生人,要展開新生活相信美夢會成真。

  劉昊和太太攜手建立這個另類家,家裡的成員,除了兩個兒子,坐在下面一起唱歌,讀聖經的都是更生人。

  37歲的阿益是班長,15歲時恐嚇,擄人勒贖,吸毒樣樣來,二十幾年間,進出監獄不下十次,在這裡半年了,他有心開始全新的生活。 楊先生吸毒十幾年,現在只泡咖啡,因為被毒害得家人避不見面,現在最想知道媽媽在哪裡。

他們一起在淡水山上安靜過生活,因為劉昊,他們口中的劉哥,認為曾經犯錯的人,可以加以改造。為了補缺口,要用耐心,用信仰,用音樂,打造一個和樂的新家園。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憂鬱症的新曙光


鬱症

曙光
(New Light on Depression)

「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
 終必使心喜樂。」

傳道書七章3節)






專家推薦

  看到《憂鬱症新曙光》這本書,將憂鬱症如此全方位地介紹,彷彿接到久別的家人所捎來的書信,在大享心靈盛宴之餘,也巴不得大家一起享用。憂鬱症好好治療是會好起來的, 希望中譯本的讀者也能透過閱讀此書,同得好處,特為之序推薦。                                                

             前任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
                現任榮主診所醫療總監
                      吳光顯
                                 
  本書的最後一個單元──與憂鬱症共舞(第三部),對於許多不幸罹患慢性憂鬱症的朋友,這部分無疑是極具安慰性和方向性的寶貴文字。而本書作者指出,信 ──正視憂鬱症的好處、望──再度邁向喜樂、愛─家人和朋友的關鍵角色,這些均是與憂鬱症共處的法寶。既然人生路上,我們本身以及周遭親愛的朋友無法逃避憂鬱症的埋伏偷襲,我們就必須學習與憂鬱症共舞,也是本書值得再三閱讀的緣故。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莊新泉

這樣愛好不好


http://blog.yam.com/cclmolive/article/17451286
這樣愛好不好

  處在婚姻愛情中的人都禁不住想問一下自己:「這樣愛好不好」?每個走在「情」字這條路上的人,很難不跌跌撞撞!
  這本帶你進入愛情、婚姻複雜糾葛關係的小說,要獻給所有在婚姻、愛情路上尋找智慧方向的朋友們。
  小說中有情竇初開的美少女愛上了壞男生、有陷入中年危機的男子在智慾之間掙扎,還有自以為得了憂鬱症的熟女,在工作、家庭、婚姻、人際關係中載沈載浮……。


  本書的七篇小說涵蓋了婚前、婚後、甚至是在婚禮進行中男女的心理刻劃,可能是你,可能是她的故事。每個人都在平庸的生活中,不知不覺走入困境,因而渴望撥雲見霧,渴望有新的改變、發展出新的生命契機。

  每篇小說前面有相關的聖經經文引導,之後並有針對故事內容而提出的問體討論,而後還附上兩性、婚姻專家的分析和建議。全書不但具有小說閱讀的樂趣,更兼具實用參考價值,不但能自己珍藏,也適合讀書會、夫妻小組、姊妹團契一起閱讀,大家腦力激盪、集思廣益,讓每個人都能「這樣愛更美好」!

《有傷害,沒傷痕》



有傷害,沒傷痕。
與人、與神、與自己和好的祕訣

 人與人一深入相處,因著彼此個性相異,難免造成無形的傷害,若未善加處理,必然傷痕累累。如何在傷害已造成的事實中,卻因你智慧的處理而不留傷痕……



我為什麼是我?》及《懸崖勒婚》後,作者高偉雄博士推出另一本心靈勵志的作品。
人與人一深入相處,因著彼此個性相異,難免造成無形的傷害,若未善加處理,必然傷痕累累。
如何在傷害已造成的事實中,卻因你智慧的處理而不留傷痕……,
透過心理輔導者 高偉雄 博士的《有傷害,沒傷拫》告訴您這當中的原則與方法,使您學習與人、與神、與自己和好的祕訣。
請現在就立即展讀,它將開啟你全新的生活!
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的良人往何處去了?你的良人轉向何處去了,我們好與你同去尋找他。 雅歌6章1節
詳細資料請點選以下網址http://blog.yam.com/cclmolive
華宣給您不一樣的2009福音月曆 :http://olive.cclm.org.tw/~edm/promotion/2008/09_2009calendar/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化妝品便利資訊網

有興趣了解化妝品成份的人可以到這裡查詢哦~~
http://www.mkup.com.tw/

哺乳技巧輕鬆學-媽媽快樂嬰兒滿足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呼籲民眾重視嬰幼兒的健康,大力鼓勵母親以純母乳哺餵寶寶到6個月,之後添加安全且適當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也呼籲家 人、醫療工作人員、工作場所及公共場所負責人員,都能全力支持母親哺餵母乳,讓台灣的媽媽和寶寶能真正享受哺乳的滿足與快樂。
大部分媽媽會停餵母乳的原因主要歸咎於自己的奶水不足,以及上班後不方便餵奶。其實媽媽會奶水不足的情況並不多,只要有正確的技巧就能讓媽媽舒適的哺餵,也讓寶寶享受充分的乳汁。
國 民健康局表示寶寶出生後儘早與媽媽肌膚接觸,即在出生後的最初1-2個小時是初生寶寶最清醒的時刻,此刻與媽媽肌膚接觸可以激發媽媽的奶水的分泌;之後只 要寶寶想吃就可以餵奶,因為產後經常且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同時,要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即寶寶在吸吮 時,嘴巴必須大口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下巴緊貼乳房,這樣才能有效吸吮奶水,還要留意寶寶是否有深而慢的吸吮,真正吃到奶水。另外的要訣是吸一邊乳房後 再餵另一邊、適時擠奶等等,這樣兩邊乳房都受到刺激,都可製造奶水,也可緩解奶脹情形。
針對職業婦女回到工作崗位後,必須把嬰兒託給別人照顧時, 依據基準法及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雇主應給予子女未滿一歲的產後婦女,除規定之休息時間外,每日另給2次三十分鐘的哺集乳時間,因此,不論在晚上或白天, 只要事先將母乳擠出收集冷藏或冷凍,交由家人或保姆回溫餵寶寶,返家再繼續親自哺育母乳。
有關母乳哺育相關的正確訊息及新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http://www.bhp.doh.gov.tw)建置有母乳哺育網頁及免付費電話諮詢專線(0800-870-870),另外,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http://www.breastfeedingtaiwan.org)及
台灣母乳協會(網址:http://www.breastfeeding.org.tw)都是支持民眾維護寶寶健康的好伙伴,可多加利用。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9288&level_no=2&doc_no=68821

給孩子 的資源

這些是收集網路上大家比較推薦的繪本網站
http://www.kizclub.com/
~~很棒的繪本網站,還可以列印出來作為教具喔

http://beenleigss.eq.edu.au/wcmss/
~~英文網站

http://blog.yam.com/babylily/article/2174681
~~線上聽故事,很棒的blog

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70329&lno=81993019
~~babyhome的媽媽整理的繪本網站,內容很豐富哦

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 < 繪本花園>

http://www.openbook.moe.edu.tw/ebooks.php?qtype=list&ebk_class=3
~~全國兒童閱讀網

2~6歲兒童「創意著色比賽」,活動開跑嚕!!

詳情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little-rocky/article?mid=386&next=374&l=f&fid=10

創意著色比賽


活動對象

2~6歲兒童

活動說明

1. 著色本內圖稿為A4尺寸,每本有八種圖案,本活動共有十四種圖案,其他圖亦可由此網站選擇下載

( 圖案一: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1.jpg )

( 圖案二: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2.jpg )

( 圖案三: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3.jpg )

( 圖案四: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4.jpg )

( 圖案五: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5.jpg )

( 圖案六: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6.jpg )

( 圖案七: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7.jpg )

( 圖案八: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8.jpg )

( 圖案九: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9.jpg )

( 圖案十: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10.jpg )

( 圖案十一: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11.jpg )

( 圖案十二: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12.jpg )

( 圖案十三: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13.jpg )

( 圖案十四:http://www.hblibrary.com.tw/coloring/14.jpg )

請先將圖檔儲存到電腦裡後,再行列印

  著色圖稿可重複下載、列印使用。

2. 小朋友在取得著色圖稿後,請在圖稿上著色。

3. 作畫工具不拘,可自由選用色筆、色鉛筆、蠟筆或水彩等顏料著色。

4. 同時可於圖稿空白處自由創作。

5. 可任選三張滿意作品參賽。

6. 家長或老師可稍作指導,但參賽作品不得有臨摹或成人加筆

活動時間

即日起 ~ 2008/11/30

賞識你的孩子( 影音文字 線上看)

http://mymedia.yam.com/m/1834314

開發寶寶的右腦潛能

以下遊戲可在不同程度上從刺激、開發寶寶的右腦潛能,舉例如下:

遊戲一: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裏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裏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 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爲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 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於寶寶使用觸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右腦發展。  
遊戲二:猜猜這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裏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的叫聲、狗叫聲、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裏的是什麽動物。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

遊戲三: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裏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孩子會樂不可支。爲了避免傷著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滾 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玩,因爲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孩子的右腦功能。

遊 戲四: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裏 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動覺、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

遊 戲五:跳跳舞 玩法:讓孩子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動作。提示:這個遊戲適合0-6歲任何年齡的孩子,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媽媽可以抱著寶寶 做跳舞的動作,或跟著節奏舞動他的手腳。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領著他做,或讓他自由發揮。

遊戲六: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孩子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遊戲能發展兒童的節奏感。

遊戲七:蘋果樹 玩法:從年曆上找出有一棵樹的圖畫,讓孩子剪一些蘋果貼在樹上,注意:剪和貼都由孩子自己來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貼得漂亮,只要他願意自己動手進行創作,父母就要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遊 戲八:美麗的手鐲 玩法:把用過的信封留下,橫剪成一個一個環,然後和孩子一起在環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顔色,把它套在手腕上當手鐲。媽媽先做一個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放手 讓他自己來做,以鼓勵爲主,不要計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這兩個活動都是多種感官配合的活動,既有手的動作,又有顔色的感覺、圖案的設計等等,對發展孩子的右腦很有幫助。

寶寶的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 在資訊時代,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與孩子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大的樂趣。每天和孩子進行20分鐘的“分享閱讀”,孩子將受益終生;對於想培養一個書香寶貝的您來說,也能好夢成真。

一、借助音樂開發右腦 近幾年來國內外專家認爲:音樂具有開發右腦潛能,調整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的奇特功效。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爲"語言 腦"。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爲"音樂腦"。由於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而語言腦的利用率特別的高,"音樂腦"的利用率則特別的低, 從而造成左右腦的功能失調。由於音樂腦能使人産生創造力、聯想力、直觀力、想象力及靈感,所以能夠設法開發利用音樂腦那將會提高人類的智慧。研究者強調說 音樂腦在幼兒時期至關重要。幼兒期是音樂腦的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開始形成時期。這一時期音樂腦的思維模式不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幼兒 期如能讓孩子經常學音樂、聽音樂,就可以大大的開發音樂腦,提高孩子的智慧。這對孩子的一生將産生重大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強調:只有當大腦右半球即音樂腦也充分利用時,這個人才最有創造力。因此,希望年輕的父母能經常讓寶寶聽音樂、學音樂,或對孩子進行音 樂訓練。 二、體育鍛煉開發右腦 讓孩子經常到戶外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進行體育鍛煉,不僅活躍了他們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強了體質,而且對智力的發展也會産生積極影響,這是因爲運動促進了血液迴圈和呼吸,腦細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使代謝加速,腦的活動也就越來越靈敏,再加上鍛煉時,肢體動作千變萬化,也會促使大腦各個不同部位快速作 出相應的機能反應,這猶如大腦神經在做各種各樣的健腦體操。此外,每天有適當的戶外活動時間,還能幫助孩子提高睡眠質量,增強記憶。 安排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應根據他們的體質條件及興趣選擇一些合適的專案。在節假日裏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郊外或公園等場所進行健身活動,在夏天還可以帶孩子去 游泳,讓他們充分的接受空氣、陽光和水的鍛煉。 三、鍛煉圖形識別能力 圖形識別能力是左腦的重要功能之一,進行圖形識別的訓練可有效的活化右腦,促進智力。圖形識別是類型識別訓練的一部分。爲了把圖形這個詞的含義同繪畫相區 別,我們把它規定爲輪廓的、線條的,或者說是用線條抽象化了的類型。 四、鍛煉想象力開發右腦 1、讓孩子接近大自然,自然是智慧之源。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從蘋果落地中得到啓發,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是從熱愛小昆蟲開始。 2、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往往來源於好奇心和動手實踐,愛迪生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 3、孩子玩遊戲,遊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途徑,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在遊戲中産生的, 4、別把成人的規則強加給學生,成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式和行爲規則,但這些行爲規則不一定對青少年有效,有時反而對他們創造性的解決問 題起阻礙作用。 五、家庭教育八大注意 1、 父母是孩子的模仿物件 家庭教育的特點是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是在以身示範,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對孩子施 加影響,。對於0_3歲的嬰幼兒而言,父母的影響更大,因爲人的個性特點大多是這一時期奠定基礎的, 2、 別老是"人家孩子怎麽怎麽的" 3、 孩子一樣有自尊心 4、 從小教起,從小改正 5、 別總盯著孩子的缺點 6、 決不爲孩子護短 7、 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8、 不把電視當成"保姆"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bid=11&sID=718688&r=188&page=1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他們的故事,讓我心中充滿感動及激勵,
http://www.ah-h.org/1-1about.asp

在上帝的眼中,所有身心障礙的孩子都是美麗的天使,而他們的父母為了照顧這群孩子,天天要操的心叫做「天使心」。在你我裡面,願意以愛來擁抱,樂意以行動來關懷這些家庭的心,同樣也是天使心。

細說從頭

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天使心家族」緣起於大提琴音樂家林照程與鋼琴家蕭雅雯的家庭。他們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師大音樂系後,人生前途原本一片燦爛美好,卻因兩名重度和極重度發展遲緩的孩子的出生,經歷許多照顧身心障礙兒的挫折與艱辛。為了孩子,他們四處尋醫、求神問卜。

  頓時之間,家庭經濟也從優渥的高峰跌入負債累累的谷底。如同許多身心障礙兒父母們,他們深深經歷這一切的苦楚和辛酸。

   正當最無助、絕望的時候,靠著信仰的力量,他們擦乾眼淚,揮別陰霾,重新看待他們的孩子如同上天所賜可愛的天使。透過孩子,他們學會了無條件的愛、接納 與包容。全家也因此重燃生命的活力,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引導照顧孩子的成長,更讓每一個家人能以快樂和充滿希望的眼光面對生命的每一天。

  基於多年切身的經歷,林照程夫婦深感「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於是在2002年以這群孩子代表的意義,邀請數個身心障礙兒的家庭,組成了「天使心家族」。盼望能夠透過一個團體的結合,更多地服務身心障礙兒的家長,讓父母們在照顧孩子的路上,有一個溫暖的陪伴。

  成立之初,雖然人力、資源都不充足。但在這群父母們胼手胝足的付出,以及許多熱心人士的參與下,「天使心家族」日漸茁壯。幾年下來,許多家庭因為父母親自己的成長,帶來夫妻間、親子關係間的突破。即使在困境中也能重拾生命的喜樂與盼望,在如此溫馨敞開的家庭中,這些如同天使的身心障礙兒也得到更大的幸福。

  歷經多年的努力,「天使心家族」獲得許多家庭和社會大眾的信任與支持。2006年正式成立為「財團法人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

   期待在未來透過更多社會資源與專業人士的結合,擴大對全國身心障礙者父母和家庭的服務。同時建立支持網路,創新資源提供,落實對身心障礙者家庭關懷、輔 導與照顧。並倡導身心障礙者福祉,協助社會熱心大眾積極參與身心障礙者家庭服務,而能發揮深藏在你我心中的「天使心」,攜手共織一片有愛無礙的美麗天空。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育兒保健篇

http://homepage.vghtpe.gov.tw/~peds/care.htm

教孩子學習數學

教孩子學習數學,不要用舊式的數學觀念(強調演算)來教孩子,也不要以成人的自己的經驗、思維模式來要求孩子。

如果能運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孩子就會有興趣,例如-準備一些有趣味的材料、教具、遊戲,孩子就會喜歡,通常我們可以用下列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

隨機教學—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把握情境及機會,介紹或比較東西的大小、 長短、 高低、 粗細、 厚薄 、輕重、遠近、 快慢, 教孩子分類比、較、對應、增減…。可以利用路樹、 汽車、 行人、食物、器具….來做數學。

利用實物實況—生活中幾乎每個時間都在使用數學, 指導孩子打電話, 買東西時請小朋友計算價錢,甚至協助付錢..。在當小幫手當中,就接觸數學。

利用教具玩具—有些積木 、圖卡、 玩具有很具體的數學概念設計,可以讓孩子操作,用玩玩具來玩數學的遊戲。

利用電腦—電腦的輔助教學係統有很多好玩的數學遊戲,利用孩子愛打電動玩具的興趣,接觸電腦學習數學。

透過益智遊戲—樸克牌 、大富翁、 各種棋藝的玩法都與數學邏輯有關,拿它們來當橋樑教孩子的數學以及邏輯概念。

利用生活統計表—家用的預算表,孩子記錄自己的零用錢的累進和花費,統計儲蓄情形,讓孩子參與生活計劃,一方面可以學習關心家庭狀況,一方面學習生活數學。

透過團體遊戲—在孩子與別人互動中,也有很多與數學有關的概念學習,例如--比賽、 輪流、 程序….分數 比例。

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很多,基本上要以愉快的經驗為重要考量,不但孩子愉快,與他們互動的成人也要愉快,才能使數學遊戲更好玩。

盡 量利用身邊的器材,越生活化越自然,甚至不要為數學而學數學 。用很多樣的玩法,反覆相同概念的玩,使孩子更熟練,更得心應手,也就更有成就。可以與其它的領域連結一起學,例如-在唱歌中學數學,在閱讀、 在科學觀察、在社會遊戲中學習數學, 不管是用那一種方法、形式學習數學,不能忽略的是--要注意孩子的反應,並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增進幼兒數學邏輯智能的遊戲

一 、數數與摸摸—1.材料—家中任何可讓孩子接觸的物品、 茶杯、 椅子…。

2.做法—讓孩子一面摸、一面數、或把數子卡擺放在旁邊。

3.功能—把抽象數字具體化。4.延伸—可以玩加法、 減法。

二、 猜猜有多少—1.材料各種形狀大小的空瓶子 、糖果、 栗子、 石頭…。

2.做法—請孩子把糖果放入各種瓶裏 ,看不同的瓶子它們的容量、數量、而且比比看。

3.功能—加強數量與容量的概念。

4.延伸—加入數量的名詞相同 、較多、 最多、 最少…和共有。

三 、量量看多少—1.材料—各種尺 、家具、 牆…。

2.做法—請孩子用尺來度量物件的長短、 並將結果列表。

3.功能—瞭解物體大小、長度。4.延伸—討論長和寬 圓周…。

四、 比比差多少—1.材料—相同的茶杯、 瓶子、 容器數個。

2.做法—將瓶子裝入不同比例的水,然後按序列排好,比比看。

3.功能—瞭解序列、高低…。

4.延伸—用棒子敲杯子 ,聽聽看-聲音的高與低。

五 、秤秤看多少—1.材料—磅秤或量體重機 ,孩子可接觸的物品…。

2.做法—教孩子看磅秤的數字,然後實際去量- 書、娃娃…的重量。

3.功能-瞭解輕、重 和比較。 4.延伸—按輕重序列畫下所量之物品。

六 、算算看多少—1.材料—玩具、 餅乾盒、 飲料罐、 書….。

2.做法—把所有物品全部標上價錢,做一些紙幣、 做買賣遊戲。

3.功能—瞭解價錢和錢的數法。4.延伸—認識真的錢幣的幣值。

七、分分看多少—1.材料—各類扣子、 別針、迴紋針….蛋盒。

2.做法—讓將這些扣子 、迴紋針…加以分類,置在蛋盒的凹槽裡 。

3.功能—學習分類、辨別..。4.延伸—分類後加以計量、比較、序列。

八、 填填看多少—1.材料—16開大紙張、 膠水、 豆子、 樹業、 種子、 碎布、 扣子…十種。

2.做法—紙上畫橫線區分為十格, 孩子將細小東西分類黏上,然後計數、寫上數目。

3.功能—練習寫數目字 4.延伸—格子可以變化,做成造型成一幅畫。

作者 光明幼稚園 園長:楊秋仁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中醫師的抗過敏藥膳

文.黃惠玲

2003/04 康健雜誌 53期


身材高壯、氣色紅潤的長庚醫院中醫部一般內科主任楊賢鴻,對治療、研究過敏疾病情有獨鍾,原因無他,因為他本身就曾深受過敏所苦。

楊賢鴻笑說,他與過敏交手已四十幾年,得過所有過敏疾病,從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到氣喘,無一倖免。

小時候他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嚴重,全身皮膚潰爛流湯,媽媽帶他上市場買菜,總引起旁人側目:「這個小孩養得活嗎?」

楊賢鴻的爸爸也是中醫師,為了好好治療愛子的病,楊賢鴻從小就吃中藥長大,還沒滿3歲,中藥裡很多毒藥材像蜈蚣、蠍等,他都吃過。後來異位性皮膚炎被解決了,但年紀稍大,氣喘病雖然卻一直跟著他,得注意控制。

楊賢鴻當實習醫師時,有次氣喘嚴重發作,他喘得整個臉都快黑了,理應趕快送急診,不過楊爸爸立刻開藥給他喝,幾分鐘後病情獲得緩解,又救回楊賢鴻一條命。

「我對中藥深具信心,」楊賢鴻說。

中醫如何看過敏問題?楊賢鴻指出,中醫將過敏分三大類:肺氣虛、肺脾氣虛和腎氣虛。肺脾腎這三個臟器基本上被視為與人體的水分調節有關,例如過敏性鼻炎病人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古人認為因為三臟功能運作不正常,造成水分堆積,就會引發鼻子過敏症狀。

小孩子大概以肺氣虛或肺脾氣虛為主,因為過敏常會食慾不佳的,屬於肺脾氣虛;如果沒有腸胃問題,就屬於肺氣虛。

有些人是成人後才過敏,基本上屬於腎氣虛。因為中醫看腎,認為除了免疫以外,生長與腎有關。隨著年紀愈大,腎氣會逐漸消耗。

中醫治療過敏,不論病人是大人、小孩,剛開始的治療一樣,但最後會給補氣藥,其中開給小孩的補氣藥,著重補脾肺,對大人是補腎。

在一些情況下,楊賢鴻會建議病人看西醫,例如:有些人併發鼻竇炎,急性發作,建議先用西藥適度緩解;或治療中急性的氣喘發作,他也不反對用西藥,只是緩解後,還是可以中藥調理為主。

除了與西醫強調病人要避免接觸過敏原的原則相同外,中醫治療過敏還強調飲食控制。

楊賢鴻指出,中醫認為過敏的人是氣虛,氣虛屬寒性體質。吃過度寒涼的食物與過敏發作有關係,所以他會建議病人不要吃太過寒性的食物,熱性、平性食物就無妨。

吃補藥也是楊賢鴻強調的一個重點。除了自己外,楊賢鴻三個小孩中,老二也有鼻過敏問題,學護理出身的楊太太平常喜歡做藥膳,無形中可幫孩子調理體質。

一般過敏補藥主要是參類,對小孩子建議用西洋參或花旗參,大人可吃人參

不過,一般民眾多不了解自己的體質,楊賢鴻建議,不要自行抓藥來吃,應該先徵詢中醫師的意見。吃補藥的時機也有一定,還沒治療就吃補藥,沒有讓發炎反應得到適度緩解,補的效果反而不好。

例如,麻油雞湯是很好的溫熱性食物,有助於調養過敏體質,但因為麻油雞湯很腥燥熱,感冒或有慢性病,不可以吃。過敏病情在不穩定期、急性期,最好也要避免。因為麻油本身可能會刺激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像氣喘如果不穩定或急性發作,喝了麻油雞湯,有可能發炎或氣喘更嚴重。

至於與過敏共處的其他小秘訣,楊賢鴻也不建議過敏的人喝茶,氣喘的人尤其不要喝,以免誘發病灶。能不喝酒,最好別喝,葡萄酒、啤酒等屬於寒性,過敏的人尤其不能喝。另外,晚上12點過後,不要吹冷氣、電風扇。

「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體質,生活自然可以舒服愉快,」楊賢鴻鼓勵。

以下三道簡單抗過敏食譜,是由楊賢鴻提供,適用於各年齡層的男女,只是個人如有慢性病等問題,最好先徵詢醫師。

參鬚豬心湯

材料:人參鬚30公克、豬心1個、水4碗

做法:

1.將豬心洗淨,整個不用切,加入人參鬚及水,放入電鍋燉煮約半小時。


2.等豬心熟了,取出豬心切片,再放入湯中一起吃。

提醒:膽固醇高的人,不適合吃豬心。

山藥凍

材料:新鮮山藥150克(4兩)、洋菜半包(約半兩)、冰糖3大匙(可依個人口味調整)、水4碗

做法:

1.山藥放在水龍頭下沖水削皮,接著整塊放入電鍋蒸熟,切丁分裝進小碗(模型)備用。

2.洋菜加水煮到溶化後,加入冰糖調味,然後過濾。

3.將煮好的洋菜倒入已裝有山藥的小碗,等涼了就可吃,或可先放入冰箱冷藏(但食用前,需先退冰至常溫)。

提醒:糖尿病人必須注意有沒有過量攝取糖分。

參棗茶

材料:西洋參3片、紅棗2顆、生黃耆5片、水1碗

做法:把西洋參、紅棗、生黃耆加水,放進電鍋燉煮約半小時即可。


簡易抗鼻過敏操

主持「風車女性健康管理機構」的莊靜芬醫師,承續曾旅居日本多年,鑽研漢醫學的母親莊淑旂博士,向《康健雜誌》的讀者推薦以下這套抗鼻過敏操:

1.兩手呈45度角往上伸直,頭順勢微仰,兩手來回搓熱。

2.兩手指交疊,留住手中熱氣,蓋向整個鼻子。以指腹來回輕輕按摩兩鼻側。

3.手指按摩到鼻翼,順勢往兩頰向上滑開到耳邊。

4.重複動作4~5次。

提醒:這套動作最好在早上下床前做,上班族也可利用平常時間多做。

另外,本身是小兒科醫師的莊靜芬懷疑,小嬰兒過敏病例增多,可能與媽媽餵奶方式錯誤,造成小孩神經系統處於緊張有關。

她建議,媽媽替小嬰兒餵奶後(最好餵母奶),不要以拍打嬰兒背部的方式幫助嗝氣,因為拍打會讓孩子的神經系統突然受刺激而緊張。媽媽不妨改採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輕慢溫柔地從嬰兒頸部往下按摩到腰部。

關於孩子食物過敏的七個疑問

你的寶寶有食物過敏的症狀嗎?該如何避免這些過敏食物?

文.謝曉雲

2003/01 康健雜誌 50期


對寶寶小小的身體而言,每次吃進一種新食物,就像經歷一次探險。有時候,他們的身體(免疫系統)會把食物當做一位不友善的「入侵者」,當食物裡所含的過敏原突破寶寶尚未發展成熟的胃腸道障壁時,便可能引發一連串免疫反應,造成各種不同的過敏症狀。

所以,有一些嬰幼兒在吃下某些食物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皮膚上就冒出紅疹子,有些人還會嘔吐、腹瀉,或者鼻塞、氣喘等,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食物過敏」。

Q1:嬰幼兒發生食物過敏的情況普遍嗎?

研究指出,大約5~7%的嬰幼兒會出現食物過敏,尤其集中在3歲以下的孩子,但只要隨年齡增長,他們的胃腸道、免疫系統會發展得更成熟,大多數人就能擺脫這個困擾。根據國外統計,10歲以上的兒童大約只剩下2%仍然有食物過敏問題。

另外,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是食物過敏的高危險群,有報告指出,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幼兒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高達40%。

Q2:哪些食物是引起孩子過敏的危險分子?

第一級的危險分子是海鮮(蝦、蟹、貝類等)、蛋及牛奶,研究歸結這些食物最可能導致孩子過敏,其他需要注意的還有花生、堅果、麥類、黃豆及魚類等。

半數以上的幼兒在3~5歲以後就不再對麥類、黃豆及牛奶過敏,至於花生及海鮮的過敏比較麻煩,必須到年齡更大之後才有機會免除。

不過,英國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也發現,4歲以上的幼兒如果仍然會對花生產生過敏反應,那他們很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享受這種食物了。

國外不時傳出駭人聽聞的花生過敏致死案例,雖然這在國內比較少見,但如果確定自己的孩子會對花生有過敏反應,還是不能輕忽大意。父母除了要避免讓孩子吃花生或花生醬等,更要留意一些市售餅乾、點心裡的成分,往往也可能含有花生,父母在讓孩子食用前要特別小心。

Q3:發生食物過敏會出現哪些症狀?

最普遍常見的症狀會表現在皮膚上,例如:急性蕁麻疹、濕疹、皮膚搔癢不舒服等。不過,往往症狀不只一種,還可能伴隨以下幾種情況:

◎臉部、嘴唇、舌頭、喉嚨或身體其他部位紅腫。

◎呼吸道方面:鼻塞、喘鳴等。

◎胃腸道方面:腹絞痛、腹瀉、噁心、嘔吐等。

◎其他:頭暈目眩、焦躁不安。

上述症狀基本上沒有立即危險,不過有時候一部份孩子會出現較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可能威脅生命:

◎咽喉腫脹導致呼吸困難。

◎休克,而且血壓急速下降。

◎脈搏急促。

◎眩暈、神智不清或失去意識。

醫生指出,如果孩子只有出現胃腸道的症狀,比較可能是受病毒感染或是食物不耐症所引起的,如乳糖不耐症,這些和食物過敏的反應並不相同。

Q4:餵食副食品和食物過敏之間有什麼關係?

許多父母並不清楚,太早餵食副食品是導致嬰幼兒食物過敏的主要原因。所以醫生強烈建議──不要太早餵嬰兒吃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食物,最好等到4個月以後再嘗試。

至於有家族過敏史的孩子更需要小心照顧,理想的方法是延後到6個月大再開始接觸副食品,這個時候孩子的免疫系統發展得比較成熟。

孩子的副食品建議從米粉開始餵食,然後加入一些黃色蔬菜,像胡蘿蔔,接著是加入水果(加水稀釋的果汁或少許果泥)。上述食物都吃得不錯以後,可以再漸進地加進一些其他榖類,例如麥粉。

每一種新食物連續讓孩子吃4~5天,如果孩子沒有什麼不良反應,就可以再換一種新食物讓孩子試吃。

1歲以後再給孩子喝(全脂)鮮奶或吃其他乳製品,18個月以後再吃全蛋,因為蛋白引起食物過敏的機率很高。

長庚兒童醫院台北兒童內科主任醫師顏大欽指出,父母親也不必太緊張而什麼都不敢給孩子吃,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營養攝取及成長,只要把那些目前被認為比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延到1~2歲以後再餵食,基本上不會出現大問題。

如果真的擔心孩子對食物出現過敏反應,建議父母花些心思做詳細的食物紀錄,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過敏反應,可以提供小兒科醫生參考。

Q5:食物過敏也有家族遺傳嗎?

目前醫學證據顯示,食物過敏的確有家族性,如果你已經有一個孩子曾出現食物過敏,那你的其他孩子發生食物過敏的風險就會比較高。另外,你或是另一伴患有任何一種過敏,不論是對食物或塵過敏,或者你是個哮喘患者,也會增加孩子對食物過敏的風險。

不過,即使沒有過敏家族史的孩子,仍然可能出現食物過敏的現象,只是機率可能比較低。

Q6:餵母乳有助於預防食物過敏嗎?

研究發現,母乳的確可以減少食物過敏發生、降低嬰兒過敏症狀、增強他們的抵抗力。因此,專家建議母親應該儘量嘗試哺餵母乳至少一個月,當然,理想的哺乳期是持續6個月以上。

另外要提醒本身是過敏體質的女性,從懷孕時就要遠離那些高過敏性的食物,包括蛋、海鮮、花生等。因為有一些醫學資料顯示,腹中的胎兒已經會對某些食物有過敏反應。

另外,母親在哺乳時也要注意避開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建議儘量不要吃海鮮、堅果,包括花生等,但是不必忌吃蛋和牛奶,因為這兩種食物能提供母親及寶寶重要的營養。

Q7:什麼情況下需要立刻就醫?

顏大欽指出,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在吃完東西之後,突然活動力變差、意識不清楚、呼吸困難,或者出現嚴重喘鳴現象,就要即刻送急診,以免危及生命。如果是輕微症狀,也最好帶孩子上門診請醫師做進一步診斷。

目前有些醫院可以為嬰幼兒抽血,針對10多種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做檢測,看看其中哪幾種食物比較可能導致這個孩子過敏。不過,顏大欽強調說,檢測結果只能做參考,並不代表孩子吃了這些食物就一定有過敏反應,還是要實際吃過以後,看有沒有症狀出現才能斷定。

如果醫生已經確定某種食物會導致孩子過敏,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將這種食物從他的飲食中去除,這樣可以減低許多發病的風險。

七招教你預防過敏

七招教你預防過敏

1.徹底防?

92%以上的過敏原是塵?引起,所以要徹底防?。

●家裡不要使用地毯、毛毯、窗簾等,一些容易沉積灰塵的物品。

●床單、被套要常清洗,攝氏60度以上才能殺死塵?,最好使用防?床套、枕頭套。

●書桌、書架要常擦拭。

●冷氣濾網要常清洗。

●儘量用木質或塑膠製品家具。

2.不要養寵物。

如果你對寵物的毛髮、唾液、排泄物過敏,最好不要養寵物。另外,寵物身上也容易沾染灰塵。

3.不喝冰水。以免刺激誘發過敏。

4.感冒流行期間,戴口罩、勤洗手。

5.氣候溫差超過7度,要注意保暖。

6.避免劇烈運動。

7.避免情緒過度波動。

防蹣做得好,過敏沒煩惱

秋冬之際,正是塵?肆虐的季節,在台灣,有1/3的學齡兒童對塵B過敏,該如何改善居家環境,減少過敏原?

文.林貞岑

1999/10 康健雜誌 13期

該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耐心的媽媽把床鋪拍一拍,枕頭也拍一拍,弄得鬆軟舒適;一邊哄著心愛的小女兒入睡。

夜半,聽見小女兒的咳嗽聲不斷,媽媽心驚,第二天一早帶她看醫師,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對塵?過敏。那些拍打床鋪的動作,正是引起塵?飛揚聚集的禍首。

90%的兒童氣喘由塵?引起

美國的研究指出,塵?是導致長年鼻塞、流鼻水等過敏的主因,台灣也一樣。

根據統計,每100名國中、國小的學童中,就有30人會對塵?過敏,其中有2/3的人會產生過敏(流鼻水、鼻塞、氣喘)現象,其餘1/3的人則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衛生署統計顯示,在台灣,90%的氣喘病童均為塵?所苦。塵?是極微小的節肢動物,肉眼看不見,通常一小片指甲裡可以找得到超過100隻塵?,生長 迅速,一般靠人類脫落的皮屑、毛髮、指甲等為生。喜好溫暖濕熱的環境,所以多藏匿於床鋪、枕頭、地毯、絨毛玩具中,其脫落的皮屑、排洩物等都會引起過敏。

近25年才發現的過敏原──塵?,本身無害,但是當其數量增加至一定程度時(一克灰塵中,塵?數量超過100隻),就會導致某些體質特別敏感的人產生過敏。

從事企管工作的謝振瑋回憶起小時候氣喘發作的情形,仍心有餘悸。「整夜就只能坐著,一躺下來就喘,」他說,他難過不舒服多久,媽媽就得在旁邊陪伴操心多久。

尤其是小朋友年紀愈小,待在家裡時間愈長,很容易產生過敏。一些嚴重過敏的小朋友,甚至每1~2星期就得因為氣喘厲害,而向急診室報到。據統計,87年度光是氣喘一項的醫療費用即高達11億元。

此外,每年十月、十一月秋冬之際,日夜溫差大,塵?特別活躍,學童氣喘住院率也攀升至最高峰,「想想看,每年有多少學童因為氣喘而缺課?」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黃璟隆感慨的說。

家居環境如何防?

影響過敏病的重大因子分為遺傳與環境兩種。遺傳無法改變,改善環境卻可以避免氣喘的發生,「環境改善愈早於幼年時期進行,愈能獲致效果,」黃璟隆醫師說。

國泰醫院過敏免疫科主任蔡肇基則認為,塵?的產生,與家具材質及建材有關,複雜的家具擺設,容易藏污納塵。

像有些人怕小孩跌倒危險,喜歡讓小孩在地毯上爬行,結果,為數不少的塵?吸入體內,反而容易造成過敏。

「在地毯上爬的愈多,愈容易產生過敏,」蔡肇基醫師建議,以木質地板替代地毯,家飾裝潢盡量以簡單為主,如此才可減輕過敏的症狀。

「家徒四壁最好,」黃璟隆醫師也有相同看法。另外,研究也指出,從小暴露在高塵?的環境中,容易產生異位性皮膚炎(過敏病的一種)。

家裡的塵?,可以完全消除嗎?「很難,」蔡肇基主任指出,塵?腳上有吸盤,容易隨著人類到處傳播,所以去除不易。

讓塵?生長速度減緩,維持在一定濃度以下(一公克灰塵中塵?少於100隻),通常可以減少過敏的產生。

從事廣告工作多年,年輕漂亮的賴媽媽,有個一出生就是「過敏氣喘高危險群」的寶貝兒子,今年剛上小學,大大的眼睛,十分淘氣可愛。

賴媽媽清楚的記得兒子三歲那年,有一天,突然有人按門鈴,說是衛生署派員來追蹤檢查小朋友過敏的情形。幾個人拿著吸塵器在兒子的床上吸吸吸,把塵?收集到個別的集塵袋內。

大約兩個禮拜後,收到了一張通知單,結果是「寢具過髒」,建議定期換洗寢具床單。

「我覺得好丟臉,」她說,從此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全套的防?寢具加上每個禮拜定期清洗床單、地毯等。到現在,她很慶幸也很驕傲,兒子一直很健康,氣喘也沒有發作過,「幸好當時有衛生署提醒我,」賴媽媽開心的笑著說。

防制塵?13招

1.寢具選材以合成纖維(海綿、人造纖維)較佳

2.定期曝曬寢具、床單等。40~50℃的溫度可將塵C殺死。

冬季棉被拿出使用前先曝曬。(有些防C寢具不可曝曬,請留意說明書)

另外,研究報告指出,毛毯在烘乾機內以60℃加熱6小時,可有效殺滅C類。

3.每兩星期用55℃的熱水(太冷無法殺滅塵C)清洗被單、被套一次。

4.每兩星期至一個月清洗更換冷氣濾網。

5.少用紡織品、纖維物質等當家具,容易聚集塵C。一般以木質與石材較佳。

6.使用除濕機降低室內濕度。約為50%左右最好。

7.用濕式真空吸塵器清潔地板。水分會將塵埃溶解吸附在水中,掃把只能去除大顆粒。

8.以木質、石製地板,或塑膠拼貼地板取代地毯

9.直立式、捲簾式或鋁合金的百葉窗等不易有灰塵聚積,可用來代替厚布窗簾。

10.避免絨毛玩具及寵物。

11.通風最重要。下雨時勿開窗,因室內空氣較室外溫暖潮濕,容易聚積塵C,此時應使用空調為宜。

12.大掃除時,記得戴口罩

13.至於可以殺死塵C的化學藥劑,其安全有效性尚未確定,使用前最好先請教醫師。

「沒?環境創造美滿生活,」黃璟隆醫師常常用這句話來勉勵他的病友。

「所有的疾病裡面,可以醫好的病只有過敏。」蔡肇基主任信心滿滿的說,只要降低過敏原,有效用藥,遠離過敏病並非難事。

數字會說話

■過去20年來,台灣學童氣喘率增加了8.3倍。

■一般氣喘的男女比例是1.5~2:1

■環保署的研究顯示,目前台灣學童氣喘罹患率為8.6%,疑似氣喘者有18.8%。

你對塵?過敏嗎?

蔡肇基醫師表示,測試是否對塵?過敏很簡單,睡覺前把枕頭、床鋪拍一拍,躺上去。如果第二天早上醒來有鼻塞、流鼻水的情形,表示塵?過多,寢具該清洗了。

增加免疫,減少過敏

新的研究指出,3歲以前,經常感染或是感冒者,日後產生過敏、氣喘的機會增高。

蔡肇基醫師表示,3歲以後因其免疫功能已經發展完全,得到一些小小的感染或感冒,反而可以提升對疾病抵抗的能力。

防?寢具用品有效嗎?

黃璟隆醫師解釋,防?的原理,是採用一種特殊纖維的紡織品,孔隙約為0.15~5釐米,十分細小,可以阻斷塵?的食物來源,避免塵?的皮屑及排泄物 跑出;或是在紡織品上添加化學製劑,抑制塵?生長,其實,跟冷氣機的濾網原理相似,「理論上可以減少塵?繁殖,」他說,一般棉絮類容易產生塵?,在美國或 日本,這些特殊的防?用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測試把關,價格也不便宜。

目前防?用品多半以寢具為主,家居賣場業者和信流通商品處副理胡瑄宜表示,防?寢具在寢具市場上的佔有 率為5%,價格從千元至萬元以上不等。防?程度分為外層防?(像防?套)或是內胎防?(從內裡即做防?處理)兩種。選擇要點以具醫學會證實確有防?效果, 有商譽的品牌為主。

使用上要特別注意,防?內裡經過特殊處理,常清洗會降低其效果,通常一年清洗一次即可。

另外,防?套或寢具,一般都會外加普通的棉質套以求舒適,最好每兩週以55℃的熱水清洗這些非防?作用的套子。

黃璟隆醫師提醒,如果小朋友跟父母睡一起,「父母也要使用防?套,」他說,同一間臥室的家屬成員,應該全部都要換成防?套才有效。

其實,使用防?商只是可以減少塵?的產生,而非完全杜絕。台大昆蟲系教授徐爾烈指出,真正要減少塵?的過敏情形,改善居家環境,勤加更換床單被套,才是防治之道。


第一時間分辨藥物過敏

有一種嚴重藥物過敏SJS很容易被誤認是感冒,但它卻會要人命,你該如何分辨?

文.黃惠鈴

2005/11 康健雜誌 84期


藥物過敏是當吃、抹或打了藥物後,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對某些特殊藥物產生防禦或攻擊反應,引發過度敏感——輕者,身體發疹、紅腫、搔癢;嚴重者呼吸困難、 血壓降低、心跳減緩,甚至發生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tevens Johnson Syndrome,簡稱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全身包括眼、嘴、生殖器等黏膜潰爛,皮膚起水泡,嚴重時全身表皮脫離,就像大規模燙傷,需住進燙傷中 心,甚至可能發生急性肝、腎發炎或衰竭。

毒性表皮溶解症的致死率常超過四成,SJS的死亡率也可到一成五。就算幸運存活,常引發長期後遺症,例如視力受損、失明或腎功能不良,甚至可能需終生洗腎。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指出,有超過一百多種藥會引起SJS,不限於抗癲癇藥、降尿酸藥,其他還包括抗生素、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等,甚至中藥都可能引發SJS。

而台灣SJS的發生率是歐美的兩、三倍,除了因為體質差異外,跟國人愛吃藥、藥物濫用恐怕有關。「如果你喜歡吃藥,吃很多(不同)的藥,比較容易踩到地雷,」鐘文宏提醒。

認識SJS


不過,SJS不是一吃藥馬上發作,甚至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延誤救治時機。

鐘文宏指出,第一次吃某個藥後,一週到一個月內,最常見是兩個星期後,SJS才發作。一開始身體只稍感不適,通常喉嚨痛、嘴巴麻、有點潰爛、有點發 燒,因為跟感冒症狀相似,所以病人可能不曉得是藥物過敏,繼續吃藥。兩、三天後,整個嘴巴都破了,即使求醫有些醫生可能誤診。甚至有病人身上出現起紅疹、 水泡等典型的SJS症狀,還不知道危急,不敢停藥。

「當你服用一個新藥時,一、兩週後,身體覺得不舒服,就要警覺,可能是SJS。要趕快把可疑的藥、包括中藥,趕快停掉,趕緊求醫,」鐘文宏強調,愈早停藥,有助於減輕病情。尤其當疹子出現後,如果還繼續吃藥,病情勢必更嚴重。

另外,如果曾因某個藥而出現SJS,但或因粗心大意二度吃到這個藥,病情發作將更迅速,可能一天就有症狀,即使停藥也枉然。

目前還無法普遍用晶片幫人檢測基因,得知有無藥物過敏的可能,所以民眾只能自保。對於曾引起藥物過敏的藥,一定要記下藥名,避免重蹈覆轍。甚至可以在求醫時,主動告知醫生。

如果萬一不幸在依醫藥專業人員指示,或按照藥物標示上的適應症,使用領有許可證的合法西藥時,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時,可以適用藥害救濟法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求償。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

網址:www.tdrf.org.tw

藥害救濟申請專線:(02)23584097

讓孩子遠離過敏

文.朱芷君

2006/11 康健雜誌 96期



兩歲以前幼兒因腸道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健全,對吃進去的食物容易過敏(尤其是牛奶和蛋),隨著長大免疫調控機制成熟後,過敏反應將逐漸緩和、消失,所以不必急著做過敏測試(一歲前檢測意義不大)。如果將一堆食物列入黑名單,反而可能使小朋友營養不良。

過敏體質受基因遺傳相當大,當父母其中一人過敏,小孩有三分之一機率成為過敏兒,父母都過敏,機率更提高到二分之一~三分之二,而媽媽的影響力是爸爸的2倍,因此懷孕期做好預防相當重要。

家中有兩個以上過敏患者的孕婦,懷孕四個月前應開始避免接觸家族中會過敏的食物,減少接觸塵、蟑螂、貓狗等。研究已證明,過敏物質會經由腸道消化進入母乳,「花生及核果類最好少吃,」江伯倫提醒準媽媽。

以下措施也有助減少孩子發生食物過敏:

⊙哺餵母乳6個月,過敏體質高危險寶寶則延至1歲。母乳含有多種促進新生兒免疫力的成分,所含蛋白質也不易致敏,還能使嬰兒腸道產生大量益生菌,是預防過敏的最佳食物。

⊙等孩子出生6~9個月,腸胃道系統發育較健全再添加副食品。萬芳醫院魏賓慧營養師建議如下:

1.從不易致敏的食物開始。先從蔬菜汁、水果汁添加,接著嘗試米粉、麥粉,蛋白質食物以深海魚優先,有殼海鮮最好延後至3歲免疫力較完整時;豆類食物從豆腐開始,7個月時可食用蛋黃,較易引起過敏的蛋白則延至一歲左右。牛奶及一般鮮奶等到1、2歲再喝。

2.單一食物添加。一次只試一種新食物,添加後觀察是否有起疹子、解便稀的狀況,如果有就暫停,過一個月之後再試試看。

3.從一兩湯匙起少量嘗試,沒問題再逐漸增加。

食物過敏(一)

其實醫學上食物過敏定義相當嚴格:所吃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質被免疫系統誤認為有害,產生抗體對抗這個過敏原,因過程中釋出大量化學物質如組織胺、白三烯素而造成的身體不適。但必須每次吃到這種食物都會出現相同症狀,才算過敏。

通常過敏會在吃進去的15~30分鐘出現,但也會拖幾個鐘頭甚至到隔天。症狀可能出現在人體不同部位,包括:

■消化系統: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口咽部搔癢等。

■皮膚:蕁麻疹、風疹、濕疹、血管性水腫、紅斑、搔癢等。

■呼吸系統:鼻炎、氣喘、咳嗽、眼睛搔癢紅腫。

如我只是暫時變成豬頭妹,還在輕度範圍。嚴重食物過敏的人,即使少量接觸也可能引發致命性過敏反應,不可小覷。過敏免疫學專家、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舉了國外的例子:一位男生吃了花生醬以後,親吻女朋友,沒想到他女友對花生過敏,竟導致全身性休克而死。

雖 然食物過敏和遺傳基因密切相關,但像我沒有家族史,突然開始過敏也不在少數,江伯倫指出,可能是腸道免疫調控機制出問題、外在致敏物質變多,「讓你的體質 改變了,」而不同於幼兒時期的食物過敏,可能等長大發育健全就會減輕;成人的食物過敏「發生了就不會好起來,」他宣布壞消息,也就是說,我再發生吃蝦變豬 頭妹的機率很高。

許多擔心自己體質過敏的人,期望藉助過敏原測試避開地雷食物。但過敏狀況因人而異,以成人致敏機率最高的有殼海鮮為例,有人是吃到油炸、不新鮮的會過敏,有人是只對其中一種過敏,變數很多,很難單靠檢測判定。

而且檢測用的樣本和實際吃進去的食物組成成分並不完全一致,如果是對食物代謝後的蛋白質過敏,更可能數小時、甚至幾天才出現過敏反應,因此「抽血檢測食物過敏並不準確,常常吃了會過敏,測出來卻是陰性反應(表示不是對它過敏),」江伯倫表示。

想確認過敏是否來自某種食物,「還是自己吃最準,」他認為。可在醫生監測下,暫停食用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一段時間(約兩週),如果症狀改善消失,再重新一樣樣恢復食用,當症狀又重新出現時,就表示可能找到罪魁禍首了。

抗過敏小撇步

食物引發過敏的機制很複雜,許多還有待研究,但最有效(也最令人沮喪)的治療方式只有一種——禁吃會過敏的食物。

如果不小心誤食,輕微過敏可以服用抗組織胺緩解,嚴重過敏反應時,則須立刻就醫,以口服類固醇或注射腎上腺素治療。日常則應注意以下事項:

⊙ 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 物過敏。「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應先看標示有沒有致敏物質,」萬芳醫院營養室組長魏賓慧建議,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常外食的人,最好準備幾家值得信任的餐廳,確定服務人員能回答關於食材的問題,認真看待你的過敏。到新餐廳吃飯時,則選擇較簡單的菜色,以免不同菜餚中的過敏原加起來過量而致敏。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可能會改變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提高致敏性,」江伯倫指出。

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餞、金針中),會誘發氣喘,有氣喘宿疾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

⊙只吃新鮮的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

⊙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

盡人事、防過敏

雖然食物過敏令人困擾,但某些方面我也因禍得福:更注意食物安全及衛生,寧可挑食避免病從口入。而幾番效法神農氏的精神,我也發現吃蝦的安全範圍,只要新鮮、不過量,大概都能全身而退。

和我一樣老大不小才過敏,即使逆轉困難,仍有一些降低致敏率的預防方法:

⊙服用益生菌。益生菌為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有益於人體的活菌,可以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對已經過敏的人可減緩過敏發炎反應;對尚未過敏的人則有預防效果。研究顯示,孕婦服用益生菌能同時降低母嬰的過敏機率,且「腸胃道健康,也比較不容易生病,」魏賓慧指出。

益生菌大部份為乳酸菌屬,包括較為人知的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等,但並非每種菌都有相同效果,而且吃進去的乳酸菌,「存活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江伯倫提醒,所以優酪乳要頻繁喝,目前市售產品研究證據都不足,差異有限,「就找價錢便宜的喝就好,」他認為。

另外,營養界也有人鼓勵自己做優酪乳控制糖量。

⊙調整油脂攝取。研究顯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以阻斷過敏反應的物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並有抗發炎的效果。懷孕期間補充魚油,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預防過敏性疾病。反之omega-6脂肪酸則會助長過敏。

由於含omega-6脂肪酸的食物較多,有過敏狀況的人,應少吃油炸食物,選用omega-3較高的食用油如芥花油、大豆油,避免omega-6脂肪酸高的紅花子油、玉米油。

深海魚是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

⊙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如潃J蘿蔔素、C、E能預防發炎反應,「維生素C還有抗組織胺的效果,」魏賓慧營養師表示,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較高,她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

累積經驗戰勝魔咒

成為蝦子豬頭妹三年多,我也磨練出自我防護之道,例如少吃蝦仁(尤其看起來形狀有點爛爛的蝦仁),不喝蝦子熬煮 的湯。再新鮮的蝦子也不超過安全量(以我是白蝦約4、5隻);蝦餅、蝦鬆、蝦丸因為很難計算含量,且看不出新鮮度,最好淺嚐輒止。吃大餐前多喝優酪乳和高 維生素C的水果,調整腸道環境。

如我一般輕度食物過敏的人,只要減少吃的頻率、數量,還是能享受美食。但碰到重要時刻如會議、相親、面試等時,還是不吃為妙,因為壓力會升高過敏的機率,身心狀況愈差,愈容易過敏。

有趣的是,我對龍蝦不會過敏!因此有了吃更好食材的正當理由。

其實食物過敏對生命威脅很低,有過敏體質的人無需活在恐懼中,了解自己的狀況,精挑細選好食物,豬頭魔咒也許反而能提高飲食品質,吃得更安全美味。

成人吃什麼最會癢?

1.有殼海鮮

2.新鮮芒果

3.魚

4.花生

5.奇異果

6.蛋

7.牛奶

8.麵粉

*從小對花生、魚貝、核果類等有立即重度過敏反應的人,可能一生都會過敏;牛奶、蛋、豆類過敏則較易隨成長減輕。

資料來源:台大醫學院教授江伯倫

其實你不是過敏!

以下是容易和過敏混淆的狀況:

◆食物不耐受性:身體無法正常消化攝取的食物,而出現脹氣、腹瀉等 不適。例如亞洲人最常見的乳糖不耐症,原因在於體內缺乏分解牛奶的酵素,並非對牛奶過敏。而有些藥性食物,如酒精、起司、巧克力、香蕉,因含有組織胺、血 清素等化學物質,也會導致不耐受性,引起頭痛、腹瀉等症狀。

◆食物中毒:食入毒性食物如某些菇蕈、河豚,或被病毒、細菌污染的食物,都會造成嘔吐、腹瀉、腹痛等反應。

◆食物敏感:有些人對特定食物反應激烈,例如患偏頭痛的人一喝酒就頭痛,或吃到味精就會不舒服,但這並不是過敏。

過敏不再來: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不再來: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

愈來愈多兒童是過敏一族,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是過敏性鼻炎,其次就是氣喘,或異位性 皮膚炎。它們常常合併出現,氣喘病人近九成也有鼻子過敏的問題,「小朋友經常喘的一塌糊塗、鼻塞又打噴嚏,身體也癢得不得了,」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 師楊曜旭說,「有過敏體質的小孩,真的難帶!」

●過敏性鼻炎

症狀:類似感冒症狀,流鼻涕、打噴嚏、流鼻水,經常伴隨黑眼圈,鼻子、喉嚨和眼睛癢。

病因

1.遺傳: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疾病,小孩出生過敏的機率約三分之一,如果父母都有過敏,孩子過敏的機率提高到五~八成。

2.環境:鼻子、肺部氣管、皮膚等部位接觸過敏原(外來的蛋白質),產生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誘發身體局部發炎反應。

治療:以吃抗組織胺藥物及類固醇鼻噴劑為主,輔以解鼻充血劑。

預防之道

1.儘量少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質,家裡不要鋪地毯、掛布窗簾,並減少絨毛玩具。

2.每隔兩週清洗床單、枕套、被套;常清洗冷氣濾網;避免成疊堆起書本、文件,積聚灰塵。

3.飲食宜清淡,儘可能少吃加工、精製和油炸食物。

4.適度運動:游泳是最好的選擇,訓練適應冷熱刺激,也可改善肺活量。游泳池的氯氣可能過於刺激,最好選擇以臭氧消毒的游泳池。

●氣喘

症狀:侵犯下呼吸道、肺部,過敏反應釋放大量發炎激素,引起氣管平滑肌收縮,出現咳嗽、胸悶、呼吸伴隨喘鳴聲。

病因

1.遺傳: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疾病,小孩出生過敏的機率約三分之一,如果父母都有過敏,孩子過敏的機率提高到五~八成。

2.環境:鼻子、肺部氣管、皮膚等部位接觸過敏原(外來的蛋白質),產生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誘發身體局部發炎反應。

治療

1.急性氣喘發作時,以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吸入劑,搭配類固醇藥物,快速緩解症狀。

2.長期控制氣喘藥物,包括類固醇吸入劑、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吸入劑、白三烯素拮抗劑、和茶鹼類藥物。

預防之道

1.同上「過敏性鼻炎」。

2.規律服藥:清楚標示和了解各種氣喘藥物的用法,知道哪些是「每天吃的」、「運動前用的」、「急性發作時用的」。

3.積極參與治療:每天紀錄尖峰流速計數值,當吸入劑使用次數較平日多時,或症狀惡化,儘早就醫調整用藥。

4.隨身攜帶急救藥物,以備氣喘發作使用。家長事先與孩子照顧者溝通,讓學校、安親班老師知道如何協助孩子和送醫。

●異位性皮膚炎

症狀:皮膚很癢、乾燥、脫屑,好發在肘、膝、踝等大關節前後兩側,經常是發癢、搔抓、皮疹,反覆循環發作6星期以上

病因

1.遺傳: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疾病,小孩出生過敏的機率約三分之一,如果父母都有過敏,孩子過敏的機率提高到五~八成。

2.環境:鼻子、肺部氣管、皮膚等部位接觸過敏原(外來的蛋白質),產生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誘發身體局部發炎反應。

治療

1.異位性皮膚炎治療首重保濕,洗完澡後或覺得皮膚乾燥時,塗抹無香精、低過敏性配方的保濕乳液。

2.以局部類固醇藥膏或新型免疫抑制劑藥膏為主,並加上口服抗組織胺止癢。

預防之道

1.同上「過敏性鼻炎」。

2.改正孩子「癢就抓」的不好習慣,把手指甲剪乾淨,減少皮膚感染的機率。

3.紓解孩子的情緒和壓力:當癢起來時,用活動、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衣物以棉質為佳。毛料衣服、被毯,讓孩子感到刺刺的,最好不用。以溫和、無香味的洗衣精,清洗衣物。

5.注意溫度適中。

6.流汗後,立刻用清水沖洗,以免汗水停留在身體過久,引起搔癢。

潮濕與健康都是潮濕惹的禍

經常覺得精神倦怠、提不起勁,

或鼻子、皮膚發癢?來看看潮濕惹的禍有多嚴重。

一到春雨霪霪的三月,從事軟體設計工作的文惠就開始為紅鼻子煩惱。

過敏性鼻炎使她對濕氣特別敏感,每逢下雨鼻子首先發難──發紅、發癢、鼻水流不停,而且上起班來無精打采、昏昏沈沈。

中醫師林胤谷也有同樣困擾,居住在潮濕的桃園林口,動不動就鼻塞。

陰雨天特別容易讓人心情沉悶。作家張愛玲形容得好,微雨天氣「像隻棕黑色的大狗,毛茸茸、濕答答、冰冷的黑鼻尖湊到人臉上來嗅個不停。」

最適合人體的相對濕度是60%,但台灣一年有超過一半時間在下雨(170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表示空氣中只能再容納22%的水蒸氣分子,造成濕衣服不易變乾。

其中以3月份潮濕問題更嚴重。每年三、四月,孩童氣喘發作比例特別高,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黃立心觀察道。

根據氣象局統計,3月份相對濕度超過80%的地區有19個,譬如台北、宜蘭(見表),有如整天披著一件濕外衣,全身黏答答令人想逃離。

「寒帶國家學者還特別跑到台灣來做黴菌培養及研究,」形容台灣濕到什麼程度,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從轟動國際學術界的現象來說明。

潮濕要人命

環境潮濕不僅讓牆壁、衣物發霉,更且危害健康。

高溫高濕的環境,讓細菌、病毒及過敏原大肆蔓延,引發過敏、氣喘、香港腳、異位性皮膚炎,到腸胃炎、感染,甚至危及性命。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發現,長期居住在潮濕環境中,孩童產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約為一般人的2.3倍。

且潮濕會加速建材中的化學毒物釋放,污染室內空氣品質。

晚近許多研究已證實,潮濕是引發呼吸道疾病的兇手,專家推測,這也是近來全球氣喘患者激增的主因之一。

德國分析65萬份兒童氣喘與過敏報告發現,濕度上升會引起氣喘發作。室內濕度每增加10%,就會增加3%的氣喘發生率。

國內針對台北市國小學童的調查發現,經定義的潮濕家戶高達72%,而這些家庭中的孩童多數患有呼吸系統疾病。

遠在另一端的美國,潮濕引發的黴菌熱正延燒。愈來愈多民眾抱怨居住處黴菌過多,讓他們不停打噴嚏、咳嗽,嚴重影響生活。

美國有「黴菌律師」,專為受黴菌毒害的消費者申訴求償。

其中,位在夏威夷的希爾頓休閒度假中心卡里亞城,被查出客房黴菌濃度過高,被迫關閉飯店14個月,花費5500萬美元重新整修。此外,還需付出180萬美元,賠償當時的住宿旅客。

美國現正研擬修改相關建築法規,希望未來建築專家在蓋房子時能做好防潮措施,譬如增加通風以減少潮濕發生。

以此趨勢來看台灣,也應是建築界未來應努力改善的方向。

面對逃不掉的潮濕天氣,必須展開除濕、防黴、抗病三部曲:

過敏

潮濕是過敏的誘發因素,譬如塵?、黴菌等過敏原,最喜歡待在相對濕度70%以上的環境中,甚且陰雨綿綿讓過敏原繁殖更快。

研究發現若將相對濕度控制在50%以下,能夠有效控制塵?數量,減少氣喘發作機會。

台北馬偕醫院黃立心醫師建議,除了定期清洗床單之外,家長不妨試試開啟除濕機,將室內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之間,約兩星期左右,過敏氣喘狀況就會改善。

黃醫師本身也是過敏一族,她家中必備除濕機,「只要室內濕度降低一點點,就有幫助,」她傳授心得。

黴菌感染

黴菌傳染疾病如體癬、足癬(俗稱香港腳)等,在潮濕台灣也很常見。

詹融怡醫師表示,皮膚科門診中約有三~四成被黴菌困擾,但如果包含自行購藥的人,數目應該超過一半以上。

而且黴菌感染症狀不明顯,經常被忽略。

她曾碰過一對愛漂亮、喜歡塗指甲油的姊妹花,有次姊姊腳大拇趾指甲變厚,指甲油塗不上去,她才知道自己受到黴菌感染變灰指甲。

且如果沒有徹底治療,黴菌感染極易復發,尤其在潮濕的3~9月,黴菌就會伺機而動。

此外,黴菌最愛棲息在不健康或受傷感染的指甲中,提醒愛美女性,做彩繪指甲及水晶指甲時,不要把指甲磨太薄或做過長,以免指甲損傷。

潮濕,萬病之源

潮濕不僅讓人生病,情緒也跟著低沉,記得找個出太陽的日子到戶外走走,讓藍天白雲趕走身心靈的潮濕鬱悶。

3月台灣的潮濕地圖

讓人感覺最舒適的相對濕度是60%,檢查下列數字:

台灣地區各氣象站3月份平均相對濕度統計:按潮濕度高到低排列

‧重度潮濕區(相對濕度80%以上)

鞍部、蘭嶼、竹子湖、宜蘭、淡水、彭佳嶼、基隆、東吉島、嘉義、蘇澳、澎湖、新竹、日月潭、阿里山、台北、成功、花蓮、玉山、梧棲

‧中度潮濕區(相對濕度75~79%)

台中、台南、高雄、台東、金門、恆春

(資料來源:氣象局)

潮濕使關節炎惡化

許多關節炎病人抱怨自己是「氣象台」,逢冷遇濕關節炎就發作疼痛,風濕關節炎與潮濕到底有沒有關係?中西醫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濕冷是惡化關節炎的因素。

「原本有病,在潮濕環境下可能惡化,」國泰醫院免疫科主任陳 宏認為,人體有太多調控機制,潮濕並非引發關節炎的主因。

而且查遍文獻資料,中國曾有實驗發現,濕冷對動物關節有傷害,但沒有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可以支持「潮濕會引起關節炎」的說法。

他建議一般關節炎病人注意保暖、泡泡熱水澡或是在溫熱水中做做伸展操,這些都有助放鬆肌肉,緩解關節疼痛。

7大招教你戰勝過敏

文.黃惠玲

2003/04 康健雜誌 53期


你是過敏一族的成員,卻再也受不了過敏一直苦苦糾纏?或現在沒有過敏,但面對環境惡化,有朝一日過敏會不會找上門,其實你沒有多大把握?

一些方法可以幫你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過敏復發或避免引爆過敏的線頭。

1.避免暴露於過敏原

遠離過敏原是減少過敏的第一要件。「過敏就像個皮球,不去拍它,它就跳不起來,」台大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嘉銘比喻。

絕大部份的過敏肇因於塵?,徹底防?,是避免過敏的首要關鍵,尤其是幾乎會佔去你一天中三分之一時間的臥室。

例如,每隔二週以攝氏54度以上的熱水清洗床單、枕套、被套,可有效殺死塵?;衣服先用熱水燙過;再來,要常清洗冷氣濾網;以濕布徹底清理床鋪,避免堆積灰塵;避免成疊堆起書本、文件等。(延伸閱讀:《康健》13期「防?做得好,過敏沒煩惱」)

消除屋內黴菌,也是重點。根據統計,約十分之一的過敏性氣喘病人,肇因於黴菌過敏。

台灣氣候高溫潮濕,許多建築物的水泥牆壁常出現白粉毛狀的「壁癌」,不但有礙觀瞻,也容易孳生黴菌,尤其一旦長壁癌的牆面由白轉綠或黑時,就代表你甜蜜的家,已被黴菌攻佔,這些黴菌會隨空氣飄往家的各角落,不斷繁殖,成為引發過敏的一個重要禍首。

解決壁癌的根本辦法是徹底處理居家的滲漏水問題,並降低濕度,環境檢驗專家、台大公衛系兼任副教授王正雄指出。當室內相對濕度大於75%,加上牆壁有一些有機質,就會產生壁癌。

醫界一般認為室內濕度應降到50%以下。王正雄建議,除了利用除濕機降低濕度,可避免塵?與黴菌生長外,也可在出太陽時,打開門窗、保持通風。

再來可用漂白水殺菌。王正雄建議,將洗衣用的漂白水,稀釋成0.02%的濃度(例如,漂白水濃度標示如果是6%,1杯漂白水需要用300杯水稀釋),然後用牙籤或棉花棒沾漂白水,擦容易孳生黴菌的地方,例如廚房磁磚接縫等潮濕處。

蟑螂脫下的皮屑、糞便也是引發過敏的一個來源,王正雄提醒。(延伸閱讀:《康健》33期「超級滅蟑記劃」、「8招天然除蟑法」)

有過敏的人最好不要養寵物,如果你實在做不到,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醫學會建議:不要讓寵物進臥室、經常以吸塵器清掃寵物活動的房間、每週清洗寵物,降低牠的皮屑、尿液與乾唾液量。

2.正確飲食

儘量少吃加工或精製的食物,儘可能少吃糖類,避免高油、高熱量。

吃對營養也很重要。確認你吃的食物裡,是不是富含可以降低過敏機率的下列營養素:omega-3脂肪酸(鮭魚、沙丁魚等魚類)、蛋白質(包括雞、 魚、豆莢類,但黃豆是常見的過敏原)、抗氧化物(水果蔬菜,例如綠色蔬菜中有維生素C,深色有色蔬菜中有β胡蘿蔔素),台大免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並建 議,成人一天可攝取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

另外,過敏的人不要喝冰水,中醫甚至主張不要多吃涼性食物,以免刺激誘發過敏。(見68頁「中醫師的抗過敏藥膳」)

3.喝足夠的水

當你體內的水分不足時,呼吸系統和腸胃道內壁黏膜的細胞會收縮,造成細胞之間有裂隙,而使得像花粉等外來物質可趁機穿透細胞,並引起過敏反應。

4.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活化你的免疫細胞,提升第一型免疫力,江伯倫解釋。

游泳是多位醫師共同的建議。因為很多過敏病人,不見得是由塵?引起,而與天氣變化、早晚溫差大有關。游泳可以訓練你適應冷水、適應溫度與濕度,另方面,也可以改善你的肺活量,避免因肺功能不佳引起過敏疾病。

5.準媽媽的責任大

「(孩子)出生前預防,才是最好的辦法,」專長小兒過敏免疫疾病的江伯倫指出。

在生產前後,有一些習慣可以降低你的孩子將來發生過敏的機率。

孕婦本身如果有過敏疾病,懷孕時還是要適當控制,不讓過敏症狀太嚴重。如果不能吃藥,就改用一些局部使用的藥物,或是請醫生開沒有副作用的藥,江伯倫指出。

有過敏家族病史的準媽媽,應該避吃花生、松子等核果類,因為這些是常見的過敏原,小寶寶不成熟的免疫系統可能會對這些過敏原過度反應,多位醫師指出。

寶寶出生後,建議餵母奶,能餵多久,儘可能餵多久。因為母奶裡有豐富的抗體,可提升小嬰兒的免疫能力。無法餵母奶但是屬於過敏高危險群的嬰兒,應該吃低過敏奶粉。

高危險群的嬰幼兒出生後,更應該注意。1歲以前儘量避免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蛋白、有殼海鮮、核果、小魚乾等。

「早期注意飲食,避免發生異位性皮膚炎,有助於降低未來發生氣喘的機率,」江伯倫指出。

研究發現,父母有過敏疾病、未滿1歲的嬰兒,出生後吃母奶或低過敏奶粉,到5歲左右發生過敏的機率,是不吃母奶或低過敏奶粉的嬰兒的三分之一。

醫界也建議,最好等寶寶1歲後,再餵他吃副食品(solid foods),因為這時候孩子的免疫系統較成熟,能抵抗一些潛在的過敏原。不過,像米粉、麥粉、粥、水果泥、蔬菜泥等,在1歲前吃,應該無妨。

6.善用自然療法

如果你深受過敏所苦,除了求醫治療外,可以利用一些自然療法來安撫它。

《戰勝鼻竇炎》(Sinus Survival)作者、羅伯.艾可醫生在《Natural Health》雜誌中建議,呼吸系統過敏的人可以:

保持黏膜濕潤

如果你有呼吸道過敏問題,你的黏膜大概很容易受刺激敏感。艾可醫師認為,可以使用鼻噴劑來緩和黏膜。

天然鼻噴劑的做法是:拿一個有噴頭的瓶子,到入一杯不冷不熱濾過的水,混合半茶匙的鹽、少許烘烤用的蘇打,做成噴劑。先按住你的右鼻孔,噴左鼻孔,再換邊噴右鼻孔。當你覺得鼻塞時,可以每2~3小時使用這個自製鼻噴劑。

利用蒸氣

如果你的過敏問題會造成鼻塞,可以一天兩次吸15~20分鐘的水蒸氣。水蒸氣能緩解濃稠的鼻黏液以及乾燥、易受刺激的鼻黏膜。你可以坐在浴室把熱水水龍頭打開,或買個蒸氣機,吸水蒸氣。

7.生活放輕鬆

壓力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讓免疫力變差,激發各類過敏反應,所以必須學會放輕鬆生活。即使生活再忙、再累,不要忘了利用一些方法減壓,而睡眠充足、良性適度的人際互動,就是其中的方法。

另外,有過敏的人不妨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一旦出現過敏症狀,例如濕疹復發或狂打噴嚏,記下先前正做什麼或正想什麼,或許有助於找出引發過敏的壓力源。

延伸閱讀:《康健雜誌》15期「你可以完全克服氣喘」、《康健雜誌》50期「關於孩子食物過敏的7個疑問」

抗異位性皮膚炎全集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638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根據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大公衛學院所做的「台灣出生世代研究」,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已從1995年的1%,大幅攀升到2004年的6.7%。據估計,全台 目前約有300萬人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就如它的名字,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起伏難以捉摸。脫屑、紅疹及發癢,嚴重影響皮膚外觀及生活品質,令人苦不堪言,反覆好發更是患者及家長的一大夢魘。
《康健》將徹底解析異位性皮膚炎這個頑強的敵人,從西醫到中醫,從藥物到日常保養,為你找出破解之道。更請身兼患者家長的醫師分享他們的成功故事,陪你打贏這場漫長的戰役!
一定要懂的異位性皮膚炎知識
解惑篇
問: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病?
答: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嬰、幼兒,並不會傳染。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通常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兒。
濕疹是皮膚非感染性的發炎症狀,通稱為皮膚炎。皮膚炎的種類很多,包括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小朋友身上發癢或突然出疹子,並不一定是異位性皮膚炎,最好請醫師診斷。
隨著年齡變化,發作的部位也會改變。嬰兒期(兩個月到兩歲)以頭部為中心,臉頰、頸部、頭皮出現紅色丘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水泡抓破會形成痂皮。
兒童期濕疹分布範圍擴大,延伸到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臉上反而較不明顯,皮膚變粗厚,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成人期發作時,濕疹部位以四肢彎曲處為主。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尤其睡覺時,常因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嚴重時甚至要住院治療。
由於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外觀乾燥、脫屑,變黑、紋路變多,急性時傷口還會有滲出液,流湯流水,影響孩子情緒很大,也是異位性皮膚炎難纏之處。

問:異位性皮膚炎能治好嗎?
答:黃小弟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從嬰兒期就發病,醫生曾告訴媽媽:等他一歲就會好;接著又說兩歲會好……到現在又有人安慰她,青春期就會好,她只好祈禱真有這麼一天。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多在5歲前發病,2~7歲是高峰期,之後逐漸減緩,「到青春期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會不藥而癒,」開設過敏與免疫性皮膚病門診多年,小女兒也是患者的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說,這只能用幸運來形容。但也有人長大反而惡化,或到青春期才發病。
由於病情容易時好時壞、難以預測,父母難免為了想根治病急亂投醫,「每個人發病、惡化的曲線不同,沒辦法說幾歲一定會好,這是上帝決定的,」朱家瑜強調,但好好治療會更有希望,像唸書要考第一志願,平常就要努力保持在前段,「增加上帝選到你的機會。」
問:異位性皮膚炎可以預防嗎?
答:父母之一若有過敏體質,孩子有三分之一的機率遺傳到,如果兩者都有過敏體質,孩子遺傳到的機率將提高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台灣約有15~20%的人有異位性體質,但不一定都會發病,異位性皮膚炎小孩的父母,可能從未察覺自己過敏的徵兆。
而且異位性體質發作的部位也不固定,除了異位性皮膚炎,鼻炎、氣喘、結膜炎都有可能。
想預防孩子成為過敏兒,可從飲食著手:懷孕期少吃易過敏的食物,哺餵母乳至少4~6個月,母乳有助對抗由腸道進入的過敏原,也可避免牛奶中的過敏原。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甚而建議,若孩子屬於過敏體質高危險群,最好餵母乳到一歲以上,母乳不足時,則以減敏水解蛋白嬰兒奶粉補充。
環境也是引發過敏的重要因子,應儘量減少塵、灰塵,保持居家清潔。

問:要不要為孩子做過敏原測試?
答:抽血檢驗過敏指數或過敏原,並非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依據,而嬰兒發育尚未完全,「一歲前做意義不大,」朱家瑜指出。沒測過的可以做,但不要太依賴結果,「經驗法則比抽血還準。」
比如有人測出來對蛋過敏,吃了10年卻都沒事,有人一吃某些食物就病情惡化,檢查卻正常,這時該相信身體的反應而非數據。
他認為,過敏原測試只能參考,或針對治療成效不彰、原因不明的病人,找出是否有忽略的地方,不需要常常測。

問:提高免疫力有幫助嗎?
答:異位性皮膚炎屬於免疫型疾病,七~八成的患者,血液中可測得E型免疫球蛋白(IgE)上升,但這種免疫功能異常不等於缺乏免疫力。
一般認為免疫力好有助身體健康、抵抗疾病,但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是因為免疫失衡才造成過度敏感,「要調節回歸正常,不是用力去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慧滿說。
「免疫力就像軍隊,負責對抗外來病菌,」朱家瑜比喻,過敏就像軍隊火力太旺盛,對抗敵人時卻不慎打到自己,「這時候去提升,反而可能惡化病情。」

治療篇
「治療的最高境界,是用最少最簡單的藥物,達到最佳控制效果,」朱家瑜認為。早期有效治療,能穩定病情,增加青春期後痊癒的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複雜,治療也需要多管齊下,除了藥物之外,生活中避免惡化因素,做好皮膚保養,才能打破「癢→搔抓→濕疹發炎」的惡性循環,減少發作。

1.外用藥物:包括消炎用的類固醇和非類固醇藥膏,改善乾燥皮膚的保濕劑如尿素,及止癢藥膏。
類固醇並不可怕:
傳統是以不同種類的類固醇藥膏治療,「類固醇還是臨床上最有效的藥膏,」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時,類固醇可以迅速抑制,但長期使用的確會出現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長毛、毛囊炎、微血管擴張等副作用,令不少家長聞之色變。
「類固醇用得好可以救命,濫用就是毒藥,」具有中西醫背景的鄭慧滿認為,目前使用的類固醇藥膏,從超強效到弱效一共可分為七級,必須根據濕疹的狀態、部位,及患者的年齡評估用藥,劑型、劑量也因人而異,只要依醫師指示,即可降低副作用影響。使用時應注意:
1. 遵守塗抹藥量和次數。不可自行打折,例如有些人自作聰明把擦2次改成擦1次,療效降低,一直擦不好反而帶來副作用。但也不能把類固醇當保養品,擦比較多次不會更有效。
2. 不要自行購買使用。每次發作狀況不同,使用的類固醇也可能改變,不嚴重卻買了強效類固醇來擦,得不償失。
3. 如果在意副作用,一定要跟醫生溝通。很多家長對類固醇知識不夠,又不敢問醫生,任意停藥或減藥,都會惡化病情。
4. 正確擦法:藥量以病人手指一節塗完一個手掌面積為準,把藥膏點在濕疹上,輕輕塗開兩三下即可,不要搓揉皮膚。沒有發炎的地方擦保濕品即可,不需要擦藥。
原則上,出現紅疹、發癢、流湯流水代表急性發作,需要擦藥膏。單以濕疹面積分,病人的一個手掌是1%,如果面積超過30%就是中重度,30%以下則為輕度。
因為皮膚厚度不同,臉部通常擦輕到中效的藥膏,中效到強效的藥膏則擦在身體上。
■外用藥新選擇: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理藥膏(普特皮、醫立妥)
新 一代外用藥膏可以直接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改善中重度病情,輕度症狀也適用。朱家瑜建議,免抑制劑藥膏適合長期間歇性使用,可以預防大發作。病情回到低幅 波動時,擦保濕劑即可,發作初期時改擦免疫抑制劑藥膏,迅速解除症狀;如此可以避免病情嚴重到高峰,甚至「一年不會用到類固醇。」
不過目前健保只針對中重度患者提供給付新一代藥膏,輕度則需自費使用。
■止癢藥膏手邊常備
嚴重發癢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難忍受的症狀,常見愈抓愈癢、愈癢愈抓而惡化病情。
止癢藥膏不含類固醇,擦起來涼涼的,「儘量多擦可以增加效果,」朱家瑜建議,只要癢就擦,逐漸改掉抓癢的習慣,能預防嚴重濕疹。尤其教小孩子自己擦止癢藥膏,家長會輕鬆很多。
2.服藥物
包括止癢的抗組織胺及口服用類固醇等。
口服類固醇由於副作用大,通常只在病情極嚴重時短暫使用,由於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必須特別謹慎,「我幾乎很少用在病人身上,」朱家瑜表示。
因口服類固醇效果強大迅速,有些「短視近利」求快好的人,會讓醫生下藥猛,「覺得這個醫生很有效,卻不知道長期下來可能吃了很多類固醇,」朱家瑜感嘆,和病人溝通如何長期控制病情其實更重要。
第一代抗組織胺藥效較強,但會有嗜睡作用,第二代雖不會嗜睡,但效果也比較差。因此醫師會建議晚上睡前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不會影響白天作息,也能幫助減輕睡眠時無意識的搔抓。
異位性皮膚炎的口服藥有好幾種,醫師開藥時可以問清楚,認為藥物就一定有類固醇不敢給孩子吃,反而延誤治療。

藥物和皮膚保養雙管齊下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先天皮膚代謝、保護功能異常,使過敏原容易侵入,引起發炎。使用藥物治療濕疹,再做好保養,強化皮膚防禦機能,將更有效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藥物:外用藥物有消炎鎮靜的作用,並能緩解癢感。
 皮膚保養:加強使用保濕劑,提高皮膚保水度,避免乾燥。

濕疹面積計算方式

 頭部:9%
 上肢:9%
 軀幹(正面):18%
 軀幹(背面):18%
 下肢:18%
 生殖器:1%

改善生活習慣.溫柔呵護肌膚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異位性皮膚炎病人不僅本身需要長期抗戰,對照顧者——特別是媽媽,更是勞心勞力的工程。太冷不行、太熱不行,夏天怕流汗,冬天怕乾燥,看孩子癢得睡不著,自己也心疼。
 為了改善病童生活品質,減輕反覆發病及嚴重度,一定要做好日常生活保養,避免惡化因素(見表2),輕度患者甚至可達到不用藥物,也能降低中重度患者用藥及發作頻率。

皮膚保養
 已有研究證實,除了過敏體質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因先天皮膚代謝、保護功能異常,使過敏原容易侵入,所以提高皮膚的防禦機能,將對病情大有幫助。
 正確清潔:水溫不過熱,如果沒有很髒,清水洗澡即可,不必天天用肥皂。選用刺激性較低的肥皂或沐浴乳,充分起泡後使用,不要用毛巾搓洗皮膚,泡沫沖乾淨避免殘留。藥皂雖宣稱有殺菌效果,但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不適合患者。
 很癢時,可請醫師開止癢的藥水泡澡。
 保濕:乾燥也會加重皮膚炎,洗完澡皮膚含水量高,最好五分鐘內擦上保濕產品。
 一般人擦乳液可以維持較久,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卻會一下子就覺得乾,隨時補擦很重要,尤其是手、小腿、額頭等,但發炎處不能擦。
 保濕產品很多,「沒有一個是大家都適用,」朱家瑜認為,有經過皮膚科醫師測試(標示Dermatologist-tested),擦了能改善乾燥、發癢就算不錯,也可諮詢醫師。
 有些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保養品,添加的成分有助改善病情,包括:
 ◆ 天然活泉水,具有免疫調節功能。
 ◆ 特殊礦物鹽及微量元素(硒),可以抗自由基及發炎。
 ◆ 燕麥萃取物,抑制發炎,修復角質層。
 ◆ 專利天然保濕因子及神經醯胺,模擬角質成分,有效改善皮膚炎。
 專用保養品價格較高,如果覺得負擔大,可以用來擦臉,其他部份用一般乳液即可。
 羊毛脂、香精、防腐劑是易過敏的成分。醫師最推薦擦凡士林,成分單純安全又便宜,保濕度持久,適合很乾的人。怕不透氣,一次可擦薄薄一層,順著毛髮擦,出油、長痘痘處則擦較清爽的乳液。
 健保也有給付只有保濕劑成份的藥膏,可以請醫師開來用。

飲食
 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病情的因素很多,除非確認孩子吃特定食物後會惡化,不吃就明顯好轉,才需要少吃。可以每天做紀錄,觀察食物和病情的關連,自己的經驗法則比過敏原測試更有意義。
 兩歲前幼兒,免疫機能未發育完全,比較容易出現食物過敏,但會隨長大而減輕,太嚴格限制飲食,反而容易營養不良,「禁止太多壓力更大,」朱家瑜舉例,自己女兒愛吃蝦子卻不會過敏,就讓她吃,「做好正規治療和皮膚保養更重要。」
 食物新鮮、多元化能降低過敏機率,少吃速食、零食、加工食品、調味料。多攝取可調節皮膚免疫機能的維生素B6(雞肉,香蕉),抗發炎的維生素A、C、E(花椰菜、番茄),減輕過敏反應的Omega-3必須脂肪酸(鮭魚、鯖魚、秋刀魚)。
 如有過敏家族史,應6個月後再添加副食品,且從不易過敏的嬰兒米粉開始,逐樣添加。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高危險群嬰兒宜一歲後再吃乳製品,兩歲後開始吃蛋,三歲後再食用花生、海鮮。

衣著
 以純棉、吸汗為主,避免毛料、尼龍等不透氣材質。夏天流汗多時儘速擦去,最好能清水沖洗、更換衣服。
 殘留的洗潔劑也會造成刺激,要清洗乾淨,不使用衣物柔軟精。

抒解情緒
 壓力容易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例如考試、親子關係緊張、睡眠不足等,需要家長耐心安撫。孩子抗拒吃藥、擦藥時,不要一味責罵「不准抓來抓去」、「不准吃這個」,儘可能用孩子能了解的語言說明,提高配合度,也可以請醫師、老師和同學協助鼓勵孩子。

季節、溫濕度調整
 溫度變化大、太熱、太乾都會加重發癢。夏天避免過度日曬、劇烈運動,儘量待在涼爽的環境裡,衣著以透氣吸汗為佳。冬天則要做好皮膚保濕,室內也要維持一定濕度,睡覺時保暖即可,衣著和棉被不要太厚重,以免皮膚悶出汗來,引起發癢。

居家環境
 環境也是引發過敏的原因之一。據統計,台灣80%的人對塵過敏,比食物更普遍。
 ◆ 減少絨毛玩具,室內不養貓狗等寵物,寵物毛、皮屑可能引起過敏。
 ◆不鋪厚重地毯,窗簾可改用百葉窗,方便清洗。
 ◆常常清掃環境維持通風,保持濕度在50~65%間,可以空氣清淨機減少黴菌生長。
 ◆避免羽絨類寢具,以柔軟的純棉,勤更換枕頭、床單,被子常常曬,用吸塵器吸乾淨皮屑。

喝優酪乳可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益生菌主要指乳酸菌及少部份酵母菌。因乳酸菌能增進腸胃道健康、調整免疫機能,而被認為能改善過敏,許多心疼孩子受苦的家長,莫不希望真能靠它神奇的力量,擺脫異位性皮膚炎。
 「的確有益生菌能延遲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研究報告,」朱家瑜表示,不過只有鼠李糖乳酸桿菌被證實,也不等於益生菌有療效。
 而且實驗時服用的益生菌是膠囊形態,濃度高達每顆100億單位,遠非市售產品可相提並論。
 此外,優酪乳中的乳酸菌,除非經過特殊形式處理,「否則會在腸胃道被消化,」朱家瑜指出,因此很少用喝優酪乳來做實驗。
 療效需要嚴謹的科學證據,無法以此類推,即使喝某種乳酸菌優酪乳可以改善鼻子過敏,不等於也能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我不反對去試,但不要一廂情願以為這樣會好,」朱家瑜強調,尤其對牛奶蛋白容易過敏的人更要小心。
 他建議,如果真要選購益生菌類的保健食品,應留意安全性、菌種、療效、活菌數、服用劑量,能通過腸胃道而存活下來,在人體生長作用的菌種才有效益。

拒絕偏方,汲取老祖宗智慧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異位性皮膚炎雖然不會傳染,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病因複雜、反覆發作的頑固特性,也讓民間偏方、另類療法有了可乘之機,在日本甚至製造了「異位性皮膚炎產業」(atopic business),遍及高價的健康食品、特殊保養品、SOD食品、溫泉療法等,受害者眾,還有專業律師團為其求償。
 而台灣家長的偏方血淚史也不遑多讓。張小姐的孩子出生沒多久就發病,皮膚一直不好,「他在幼稚園會偷偷去廁所照鏡子,看脖子上的紅疹,還會問我,什麼時候皮膚才能像媽媽一樣白白、滑滑的?」張小姐覺得好心疼。
 因此朋友告訴她有個「老師」能用水晶棒按摩改善體質,張小姐馬上就帶兒子去試,「我平常不是那麼衝動的人,實在是不想看小孩受苦,」她解釋。
  治療一次1000元,為了加強效果,「老師」還說服她買了17萬元的水晶床,病情卻不見起色,反而發作更厲害,「老師說這是排毒,就是要發出來,要有耐 心,」張小姐回想,後來增加到一星期治療3次,持續了一個半月,兒子的濕疹開始流湯,還因為睡水晶床久咳不癒,張小姐愈來愈害怕,才終止這場失敗的治療, 「醫生看到傷口都嚇死了。」
 通常這類療法,多利用家長想快點治好的心理,加上對類固醇的恐懼,以誇大的宣傳方式包裝:
 ×「一定會好」、「只要○個月、○次就會有效」→拿不出科學證據。
 ×「幾乎100%的人都能痊癒」→忽略個人差異,甚至以「連○○病都能治好,何況是異位性皮膚炎」訴求。
 ×「保證不含類固醇」、「是排毒而不是病情惡化」→治療失敗時推卸責任。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斷增加是世界性趨勢,「如果有人能根治,他應該得諾貝爾獎,」朱家瑜說,而且有些患者會自然痊癒,「沒有對照組,根本不確定是不是偏方有效。」
 家有病人,「很多人都會提供偏方,最好先和醫師討論,」女兒是重度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任林君玉表示,她也曾到華西街買現殺蛇煮湯給女兒喝,「結果沒用。」
 好消息是,比起不切實際的偏方,老祖宗留下的中醫,比較能和西醫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中西互補效果佳
 早在18世紀醫書《外科正宗》,便記載和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類似的皮膚病。中醫認為,此病和先天體質有關,可依症狀分為濕熱內蘊、脾虛濕盛、陰虛血燥、脾腎兩虛,治療方向為清熱除濕,養血潤燥。
 1992年,倫敦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就曾發表中藥醫治成人及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成效,之後相關論文不斷。
 2003年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中西合作醫療中心,參照該團隊的研究方式,以嚴謹臨床實驗評估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療效,「中醫治療效果的確優於對照組,」中西合作醫療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慧滿肯定,「如果能按病情隨時調整藥方,效果會更好。」
 鄭慧滿觀察,對反覆發作的頑固型病人,中西合併治療(初期:外用藥膏+中藥+潤膚劑;中期:中藥+潤膚劑;緩解期:潤膚劑),能降低復發頻率,減少類固醇藥膏用量,改善病灶嚴重度。
  善用中醫有助控制病情,但不可和草藥店、偏方混為一談,「要有執照,或是大醫院的中醫科,才能確保品質,」朱家瑜表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針對個人病情變 化會做調整,「如果有人說,一帖藥就能根治,但要你吃3年,絕不是真正的中醫。」他提醒,有些中藥宣稱很有效,卻可能添加類固醇,不可不慎。
 中醫從改善體質著手,西醫則能迅速緩解症狀。保持冷靜,選擇專業、經驗豐富的醫師,配合治療,才能各取所長,制服異位性皮膚炎這個強敵。

中醫保養方

●外用劑
 材料:魚腥草1兩、荊芥1兩、地膚子5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煮成一鍋藥草水,清洗完後用毛巾浸濕,敷在癢處,也可以直接浸泡20分鐘後,擦乾即可。也可拿艾草葉、藺草煮水洗澡,效果也不錯。

●內服湯方:銀花解毒湯
 材料:一歲以下嬰兒:金銀花1錢半、甘草5分。幼兒:金銀花3錢、甘草1錢
 做法:約一碗半水小火滾10分鐘,一天分3次喝。(藥方提供:林君玉醫師)

中醫飲食禁忌

鄭慧滿醫師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飲食要清淡,烹調方式避免燒烤油炸,少吃:
 辛辣:辣椒、大蒜、芫荽、老薑、蔥、沙茶醬。
 刺激:醃漬品、咖啡、咖哩。
 燥熱:蛋糕、巧克力、薯條、炸雞、茴香、韭菜、肉桂、羊肉。
 寒涼水果:哈密瓜、西瓜、葡萄柚、椰子、橘子。
 熱性水果: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適時放手,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裡穿衣吃飯洗澡睡覺運動,統統有一大堆注意事項,上學要請老師關照,還得按時吃藥擦藥,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生到一個「磨娘精」?
 家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父母帶到會哭,不曉得要怎麼做才好,」台北市立中醫院主任林君玉形容,即使自己就是醫生,也經歷一番摸索,才累積出對抗病魔之道。
 「有媽媽為了照顧小孩還辭掉工作,」身兼醫師和病患家屬,朱家瑜很能體會這些家長的痛苦,但他並不贊成過度呵護這些孩子,「病是孩子自己的,父母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
 他看過太多依賴心重、長不大的子女,把皮膚爛當成是媽媽的責任,來看門診,媽媽東問西問,自己卻樂得輕鬆。更嚴重的,還把皮膚病當武器,想逃避升旗、體育課時就故意抓、不吃藥,把皮膚弄得爛爛的。
 「異位性皮膚炎不是缺陷,也不會少塊肉,不需要特別待遇,」朱家瑜強調,既然是長期抗戰,家長應該從小鼓勵孩子參與自己的治療,養成習慣,才能控制好病情。
 因為止癢藥膏不含類固醇,朱家瑜從女兒兩歲就教她擦,還跟她比賽一人擦一手,看誰先擦好,旁邊看的姊姊也學會幫妹妹擦。類固醇藥膏則是給她適量後,讓女兒自己塗開。
 「不要追著罵孩子要他擦藥,」朱家瑜認為,孩子會覺得「藥膏=囉唆會打人的媽媽=敵人」,等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起來,親子關係僵持,對病情更有害無益。
 朱家瑜也提醒,爸爸們要和媽媽並肩作戰,不要互相指責是誰的錯。除了互相支援,更可以善用小孩崇拜爸爸的心理,把擦藥、擦乳液當成親子互動時間,「對親子關係絕對是正面的。」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上幼稚園嗎?

小peter異位性皮膚炎狀況仍不穩定,
現在也近三歲了,
唯一是我育嬰假也只能請到小孩三歲為止,
小peter是否能適應幼稚園生活?
老師是否能照顧的到小peter的需要?
至今仍放在禱告中......

最近我參觀了附近幾家幼稚園,
學費公立最便宜,一學期只要兩萬,
但4歲才能就讀,
政府規定公立優先錄取單親及外籍的小朋友,
其他的就要用抽籤的方式。
私立的話中等價位一學期四萬多,
也有的到一學期七萬多的(雙語);
他們是註冊費兩萬多,月費九千。
想一想若我上班,
孩子給認識的褓母帶,
一個月一萬八,四個月要七萬二,
也跟雙語私立的差不多價錢,
甚至更多,
所以考慮上幼稚園是比較便宜。

公立招生於7月,
需大班畢業後才能招生入學,
一開始小朋友上半天,為適應期,
之後才上全天,學費一樣。
私立的話有免費試讀三天,
若學期中插班學費案比例月份來計算。

至於吃東西過敏問題,
我有問過幼稚園,
他們說會讓父母填寫單子,
其中就包含自己孩子需避開過敏食物有哪些(例如海鮮,蛋...),
他們會另外預備餐點。---這點就讓我放心許多了!

種種考量,
若常常感冒的話,異位性皮膚的病情會加重,
是否能專心?
另外,團體生活是否能適應?
同學會不會不敢靠近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
孩子自否會受到排擠?影響心理因素?

每當想到這裡,
小孩上幼稚園的夢就停下來了,
是否我該放棄我現今的工作,
就不回去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