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高壯、氣色紅潤的長庚醫院中醫部一般內科主任楊賢鴻,對治療、研究過敏疾病情有獨鍾,原因無他,因為他本身就曾深受過敏所苦。
楊賢鴻笑說,他與過敏交手已四十幾年,得過所有過敏疾病,從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到氣喘,無一倖免。
小時候他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嚴重,全身皮膚潰爛流湯,媽媽帶他上市場買菜,總引起旁人側目:「這個小孩養得活嗎?」
楊賢鴻的爸爸也是中醫師,為了好好治療愛子的病,楊賢鴻從小就吃中藥長大,還沒滿3歲,中藥裡很多毒藥材像蜈蚣、蠍等,他都吃過。後來異位性皮膚炎被解決了,但年紀稍大,氣喘病雖然卻一直跟著他,得注意控制。
楊賢鴻當實習醫師時,有次氣喘嚴重發作,他喘得整個臉都快黑了,理應趕快送急診,不過楊爸爸立刻開藥給他喝,幾分鐘後病情獲得緩解,又救回楊賢鴻一條命。
「我對中藥深具信心,」楊賢鴻說。
中醫如何看過敏問題?楊賢鴻指出,中醫將過敏分三大類:肺氣虛、肺脾氣虛和腎氣虛。肺脾腎這三個臟器基本上被視為與人體的水分調節有關,例如過敏性鼻炎病人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古人認為因為三臟功能運作不正常,造成水分堆積,就會引發鼻子過敏症狀。
小孩子大概以肺氣虛或肺脾氣虛為主,因為過敏常會食慾不佳的,屬於肺脾氣虛;如果沒有腸胃問題,就屬於肺氣虛。
有些人是成人後才過敏,基本上屬於腎氣虛。因為中醫看腎,認為除了免疫以外,生長與腎有關。隨著年紀愈大,腎氣會逐漸消耗。
中醫治療過敏,不論病人是大人、小孩,剛開始的治療一樣,但最後會給補氣藥,其中開給小孩的補氣藥,著重補脾肺,對大人是補腎。
在一些情況下,楊賢鴻會建議病人看西醫,例如:有些人併發鼻竇炎,急性發作,建議先用西藥適度緩解;或治療中急性的氣喘發作,他也不反對用西藥,只是緩解後,還是可以中藥調理為主。
除了與西醫強調病人要避免接觸過敏原的原則相同外,中醫治療過敏還強調飲食控制。
楊賢鴻指出,中醫認為過敏的人是氣虛,氣虛屬寒性體質。吃過度寒涼的食物與過敏發作有關係,所以他會建議病人不要吃太過寒性的食物,熱性、平性食物就無妨。
吃補藥也是楊賢鴻強調的一個重點。除了自己外,楊賢鴻三個小孩中,老二也有鼻過敏問題,學護理出身的楊太太平常喜歡做藥膳,無形中可幫孩子調理體質。
一般過敏補藥主要是參類,對小孩子建議用西洋參或花旗參,大人可吃人參不過,一般民眾多不了解自己的體質,楊賢鴻建議,不要自行抓藥來吃,應該先徵詢中醫師的意見。吃補藥的時機也有一定,還沒治療就吃補藥,沒有讓發炎反應得到適度緩解,補的效果反而不好。
例如,麻油雞湯是很好的溫熱性食物,有助於調養過敏體質,但因為麻油雞湯很腥燥熱,感冒或有慢性病,不可以吃。過敏病情在不穩定期、急性期,最好也要避免。因為麻油本身可能會刺激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像氣喘如果不穩定或急性發作,喝了麻油雞湯,有可能發炎或氣喘更嚴重。
至於與過敏共處的其他小秘訣,楊賢鴻也不建議過敏的人喝茶,氣喘的人尤其不要喝,以免誘發病灶。能不喝酒,最好別喝,葡萄酒、啤酒等屬於寒性,過敏的人尤其不能喝。另外,晚上12點過後,不要吹冷氣、電風扇。
「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體質,生活自然可以舒服愉快,」楊賢鴻鼓勵。
以下三道簡單抗過敏食譜,是由楊賢鴻提供,適用於各年齡層的男女,只是個人如有慢性病等問題,最好先徵詢醫師。
參鬚豬心湯
材料:人參鬚30公克、豬心1個、水4碗
做法:
1.將豬心洗淨,整個不用切,加入人參鬚及水,放入電鍋燉煮約半小時。
2.等豬心熟了,取出豬心切片,再放入湯中一起吃。
提醒:膽固醇高的人,不適合吃豬心。
山藥凍
材料:新鮮山藥150克(4兩)、洋菜半包(約半兩)、冰糖3大匙(可依個人口味調整)、水4碗
做法:
1.山藥放在水龍頭下沖水削皮,接著整塊放入電鍋蒸熟,切丁分裝進小碗(模型)備用。
2.洋菜加水煮到溶化後,加入冰糖調味,然後過濾。
3.將煮好的洋菜倒入已裝有山藥的小碗,等涼了就可吃,或可先放入冰箱冷藏(但食用前,需先退冰至常溫)。
提醒:糖尿病人必須注意有沒有過量攝取糖分。
參棗茶
材料:西洋參3片、紅棗2顆、生黃耆5片、水1碗
做法:把西洋參、紅棗、生黃耆加水,放進電鍋燉煮約半小時即可。
簡易抗鼻過敏操
主持「風車女性健康管理機構」的莊靜芬醫師,承續曾旅居日本多年,鑽研漢醫學的母親莊淑旂博士,向《康健雜誌》的讀者推薦以下這套抗鼻過敏操:
1.兩手呈45度角往上伸直,頭順勢微仰,兩手來回搓熱。
2.兩手指交疊,留住手中熱氣,蓋向整個鼻子。以指腹來回輕輕按摩兩鼻側。
3.手指按摩到鼻翼,順勢往兩頰向上滑開到耳邊。
4.重複動作4~5次。
提醒:這套動作最好在早上下床前做,上班族也可利用平常時間多做。
另外,本身是小兒科醫師的莊靜芬懷疑,小嬰兒過敏病例增多,可能與媽媽餵奶方式錯誤,造成小孩神經系統處於緊張有關。
她建議,媽媽替小嬰兒餵奶後(最好餵母奶),不要以拍打嬰兒背部的方式幫助嗝氣,因為拍打會讓孩子的神經系統突然受刺激而緊張。媽媽不妨改採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輕慢溫柔地從嬰兒頸部往下按摩到腰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